《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同学们家里养花吗?家里都养了些什么花?花盆摆在哪里?养花给谁看的?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养花却是给别人看的。很奇怪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德国,去欣赏这道奇丽的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同学们家里养花吗?家里都养了些什么花?花盆摆在哪里?养花给谁看的?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养花却是给别人看的。很奇怪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德国,去欣赏这道奇丽的风景。(齐读课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1935年, 季羡林先生求学于德国的歌廷根大学,当时他只有25岁。他在这里留学十年。他把德国的歌廷根称为自己的第二故土。1980年,也就是35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文章。(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自主学习卡上的词语。
2、接读课文,解决学习卡上的问题:四五十年后作者重游德国故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风光!多么奇特的民族!)(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书:奇丽的风光
奇特的民族
三、理清脉络,深层感悟。
1 、德国的风光奇丽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想一想.
2 、师生交流。
(1)、生读第二自然段的有关语句。
(2)、生谈自己的看法,引导理解风光奇丽在“家家户户都养花”,奇丽在把花都摆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精品文档请下载)
(3)、老师小结: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把花最美的一面朝外给别人看,而自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和叶子,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奇丽的风光啊!(精品文档请下载)
(4)、指导朗读,抓住“家家户户”、“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等关键词。齐读。
3、我们接着来交流,你还划了哪些句子?
(1)生读第三自然段的有关语句.
(2)风光奇丽在哪里?生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景象啊?都是写花的词,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带着感受读。(精品文档请下载)
(3)风光奇丽在哪里?生再说,(能结合“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来谈谈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4)同学们假设能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相信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读这段话吧!生配乐(《雨的印记》)朗读。(精品文档请下载)
(5)老师配乐引读。同学们,这可是德国独有的风景啊。让我们到德国转一转,看一看:走过宽宽的大街,抬头向上看……(精品文档请下载)
走过长长的小巷,抬头向上看……
穿梭于繁华的都市,抬头向上看……
留连于宁静的小镇,抬头向上看……
多么奇特多么美丽的风光啊!看!(在音乐声中,出示德国风光图片)同学们都惊叹了。谁还想读,让我们再次领略这奇丽的风光!生读。我们都陶醉在你的朗读中了. (6)同学们,能根据提示背下来吗?先找一生背,然后齐背.(精品文档请下载)
(7)德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风光?(生:因为德国人有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呢?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吗?(生: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