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指导策略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应用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打开。加强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指导策略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应用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打开。加强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本文在简单解读思维导图的前提下,分析呈现了应用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指导策略,以期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做理论支撐。
【关键词】思维导图 指导策略 心智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038-02
一、思维导图解读
思维导图的核心本质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思,体现的是智慧的源泉,需要我们用心思考;维,体现的是思考的角度,多维度立体化,采用的是放射状的思考方式;导,体现的是视觉上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输入是知识的整理,输出是智慧的激发;图,体现的是图谱的力量,以树状结构为主、网状脉络为辅,把大脑天生的互联网变成可视化、可感知的思维地图。
二、思维导图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目的模糊化
一提到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老师们脑海里总会呈现“跟风、形式化”等词语,对应用思维导图的目的缺乏认识与思考。教育的核心在人,不论是教师,还是孩子,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只有唤醒每个人内在的精神力量,才可以点亮教育的未来。思维导图只是思维可视化的一种工具,我们将其运用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旨在提升自我,发展学生,包括师生的心智成长,思维提升等。师生学习思维导图,学的不仅是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更多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思维可视化,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让师生人人都是发光体,人人都做思考者。
(二)应用过程形式化
,轻联系:追求图像、符号和色彩的美观生动,忽视了这些要素与思维导图内容的关联性。
,轻内容:不考虑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追求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内容。
,轻效果:思维导图包含的内容庞杂,不能突出主要内容。
比如,我手绘的这张预习作业的导图,虽然形式简单粗略,但内容详实,分支间和分支内逻辑性强,效果明显。它的中心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预习作业”,设计这个预习作业的导图思路是:目标——方式——细则。按着这个思路,一级分支上设计了4个预习目标,每一个目标分支下又有实现目标的方式分支,最后到细则要求。一级分支按顺时针方向设计,由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也存在逻辑性和联系性。至于每一分支的颜色或者配图,算是在逻辑性之上的锦上添花吧!
(三)思维导图的功能局限化
我们平时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导图在思维整理和促进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轻视思维导图在思维激发、意义构建、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功能。在我看来,激发思维并发展心智更重要。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去强化。
(四)思维导图的作用低效化
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指导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