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歌鉴赏复习 人教版古诗词 诗歌鉴赏课件[整理五套] 人教版古诗词 诗歌鉴赏课件[整理五套].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鉴赏指导、训练
一、古诗鉴赏的考点
诗歌特点
高考考点
能力要求



形象
思想
技巧
(语言)
分析
评价
高考诗歌解题只须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描写出什么具体形象?
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古诗鉴赏指导、训练
一、古诗鉴赏的考点
诗歌特点
高考考点
能力要求



形象
思想
技巧
(语言)
分析
评价
高考诗歌解题只须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描写出什么具体形象?
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
表达出什么思想情感?
(一)具体形象(意象)——传情达意
(二)语言表达则包含:
1、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手法:借代、夸张、对偶、比拟、
起兴、排比、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
A 联想、想象、象征、渲染、过渡、用典
衬托、烘托、渲染、对比、对照、抑扬、照应
B、虚实关系:由实到虚 由虚到实 虚实相生
C、 动静关系:以静衬动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
D、情景关系:触景生情 移情入景
缘情入景 情景交融
(三)思想内容——诗歌主题
解题方案:
一、分析诗歌首先要把握形象(诗歌贵在形象思维)
二、把握诗人抒什么情,言什么志
(咏古怀史、托物言志、即景抒情……)
三、寻找有效的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
1、由题目入手
( 举例 《新干线》P367 《农家望晴》
2、注重重点词句
诗眼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3、与补充注释结合
4、问什么,答什么,审准题干。
2002
[西城一模25]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指西汉时一个楼兰国王,他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①本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②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
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2002
[参考答案]①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和自己报国的决心。
②例一,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例二: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同方仿真二25] 阅读古诗,完成① ②小题。
谒 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麻姑]是古代传说中的女仙,曾自称在短时间三见沧海变为桑田。
①“触景生情”是诗人创作的直接原因。从这首诗的内容上看,这“景”当是________
②“欲就麻姑买沧海”可谓想象奇谲,但又自有其思维逻辑,试对此进行鉴赏分析。
2002
2002
参考答案①诗人登山远望,见夕阳西下、水去云回之景。
②要点:由日落想到以绳系日留住时间匆匆的脚步;由水去云回而生出对时间无情流逝 的怅恨;由水流想到百川最终都汇集于大海,于是想象“逝者如斯”的时间之流倘若如此,那么沧海便是时间的总汇,联想到麻姑三见沧海桑田的传说,认定沧海当归麻姑,于是大胆想象向麻姑买下沧海,买下沧海便拥有了所有的时间;这想象大胆天真到近乎童话,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以上四点表达方式可以灵活变化。前三点意思说清楚得5分;只说清前两点,说不清第三点,得2分;第四点占1分。)
2002
[同方仿真三23] 阅读下面这首词,就构思的独到之处写几句赏析文字。(限60字以内) 
卜算子 苏 轼
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漏:古代计时器。
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复习 人教版古诗词 诗歌鉴赏课件[整理五套] 人教版古诗词 诗歌鉴赏课件[整理五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