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发动机火星引燃火灾事故.docx机动车发动机火星引燃火灾事故
几起同类事故
1.1978年7月6日20
时25分,上海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乙腈工段丁二烯精馏系统脱轻塔
(脱
水塔)再沸器内,由于丁二烯端基聚合物的自聚膨胀生后,火苗从油罐车上部跃
起,伴随着浓烟,车子的驾驶室已经完全被火焰吞没。在油罐车的南侧是一栋平房,窗户已经
被爆炸引起的气浪完全炸飞,窗口周围都被浓烟熏黑。
事故分析
1.机动车驾驶员对化学品性质、爆炸性气体扩散区域和位置不了解,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误入危险区;
2.机动车原停的位置相对安全,一旦危险介质泄漏扩散并包围了机动车,使原来的安全区变成
危险区;
3.危险介质比空气重,易在低洼处积聚,车内人员很难发现,加上现场指挥人员引导不当,车
辆启动时产生火星,引燃可燃气体造成爆炸火灾事故。
4.油罐车在装、卸油时没有将发动机关闭这也是发生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防范措施
机动车在可燃气体聚集区特别是在汽车加油站的装卸油过程、油气井场地、石油化工生产区和
天然气压缩输送站(场)等有危险介质泄漏扩散场所附近,要随时掌握可燃气体的浓度,以便及时采取可靠措施。例如将车开出危险区,或者关闭发动机切断火源,防止产生火星发生火灾爆
炸事故。若想完成上述过程,靠人的嗅觉是难以做到的。其一,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在车内,与车外隔绝,不易发现车外可燃气体所在的具体位置,特别是积聚在低洼处的可燃气体就更难以发现。其二,如果事件发生在夜晚,靠人的视觉很难辨认是水汽气还是可燃气体,如果遇到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就更难以辨别了。其三,车辆的行驶过程和可燃气体扩散过程,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靠人的感觉器官很难分清危险性气体边界和所处的范围。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在车上安装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和自保自控装置,防止其火星引燃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就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可燃气体探测元件安装位置和数量的选择
1.可燃气体的探测元件应安装在距易产生火星较近的部位。从着火的三个条件分析,当泄漏的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星才会爆炸。因此探测易产生火星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是至关重要的。车辆易产生火星的部位主要是在发动机排气管、发电机、分电器、启动器和点火开关处。
2.可燃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比空气重,所以易将探测原件安装在距地面较近的部位。
3.发动机有时会排出燃烧不完全的尾气,其中含有四乙基铅和其他毒物,这些毒物都会使探测元件中毒,减短使用寿命。同时排气管派出的气流会对探测区域的气体会产生搅动而影响探测效果。因此可燃气体探测元件不能安装在排气口处。
4.车辆行驶途中从路面飞溅出的水、泥浆、灰尘和脏物,易堵塞探测元件防护罩上的通气孔等。
因此安装在车底部的探头要有防水、防尘措施。
鉴于上述问题,在车上至少要安装2组探测仪器:一组安装在车的排气管附近;一组安装在发动机的发电机和启动器附近。
机动车发动机火星引燃火灾事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