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创伤致死三联征.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创伤致死三联征
第一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我们必须重视创伤急救
创伤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杀手(44岁以下人群第一死亡原因 — WHO)
创伤是我国城市居民第四位死亡原因
创伤是我国农村人口第五位死亡原因
多发性创伤全球发板功能↓
各种凝血因子活性被抑制
尽管有不少学说,
但机理不十分确定!
第十四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
66%严重创伤伤员到达急诊时有低体温
另有报道:57%低体温,尤其在急诊室丢失 -- Gregory
体温自34→32℃,伤员死亡率40→100%
创伤后低体温
是双刃剑
第十五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低体温—双刃剑
代谢、氧耗↓→对脑损伤、心脏
停搏及肾缺血等有益,如
果为中度低体温→缺血性
休克伤员存活率↑
多种体温依赖的酶活性↓→……



第十六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导致低体温的因素:
受伤现场丢失(暴露、失血、处置过长等)
复苏操作丢失(过程、凉液输注等)
年龄因素(过小、过老)
酒精含量(过度挥发)
急诊室暴露(查体、早期处置)
手术室丢失(消毒、麻醉、暴露及体腔开放等→℃/hr)
升温机能损伤(调节障碍)
输液量
第十七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Gentilello’s 低体温标准
轻度: 34~36℃
中度: 32~℃
重度: < 28 ℃
第十八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低体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体温对于凝血功
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常
可以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性出血。虽然有学者试
图阐述,但其详细机制
仍然不是十分确定。
第十九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低体温性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凝集抑制
凝血级联酶促反应延长
(内、外源性凝血因子功能↓)
纤维蛋白溶解↑
体温
下降
<34
℃:

出血增加啦!
第二十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低体温对酸中毒的影响
有大量报道称:
低体温可以使血乳酸↑
其机理可能是体温下降后体内各种改变均可以导致组织细胞供氧减少,故乏氧代谢产生更多的乳酸→使已有的酸中毒加重。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
创伤后出血可以分为:
机械性出血(外科出血)
非机械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
体温下降和大量输液可以分别及共同造成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室、ICU内严重创伤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50%)
凝血功能障碍和损伤程度无关,与T↓密切相关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策略
防治原发伤:减少出血→减少休克、酸中毒、
血液稀释
恰当复苏:
1 及时纠正休克
2 允许性低血压(脑外伤除外)
3 及时识别低体温
4 及时纠正酸中毒
5 早期纠正凝血病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纠正低体温策略
外周、外部保温:
1 提高室温
2 关闭门窗→减少气流流动
3 减少暴露
3 及时更换血、湿污敷料、衣物等
4 铝膜保温
5 加热毯保温(作用有限<30%)
6 覆盖头部(早期热丢失>50%)
7 术中覆盖肠管(热丢失可以≥250%)
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纠正低体温策略
升高中心体温:
1 气道加热
2 体腔热灌洗(胃、膀胱、直肠,作用有限,但腹腔及
胸腔热灌洗效果较佳)
3 加热输液(表面、对流、热盐水混合、管路微波加热)
4 体外循环加热
5 呼吸机湿化加热
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纠正酸中毒策略
补液、输血等→保证血球压积>22%→心脏射血↑
携氧↑→组织氧供↑→乳酸产生↓
积极防治低体温
碳酸氢纳作用不确定,但其副作用倒是经多位学者阐明
pH<,可以在补液的同时,加用正性肌力及血管加压药
呼吸机支持呼吸,提高血氧含量
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液体复苏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
传统观点认为,创伤性休克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快提

创伤致死三联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卓小妹
  • 文件大小3.65 MB
  • 时间2022-03-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