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江阴市人民医院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6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等综合治疗过程中进行
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江阴市人民医院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6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等综合治疗过程中进行的护理行为,总结该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60例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的护理是成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键。
-1752(2015)23-0275-02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病因是母体受胎儿血型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结合引起红细胞破坏溶血的一种免疫溶血反应,重者可发生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损害、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于疾病的转归极其重要。现将我院新生儿科
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其中男37例,女23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48例;出生24小时内发病23例,生后24-72小时发病37例。改良直接法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均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标准[1]。
。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g/kg缓慢输入[2];并联合单面蓝光间断照射,时间为照射12小时,间歇12小时,同时监测胆红素,观察治疗效果。
在治疗前需详细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该病的常见并发症,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反应,消除患儿家长的顾虑。首先,对光疗箱进行彻底清洗,同时检查电源和灯管是否在正常状态,打开光疗箱,使箱温升至30-33℃,湿度在55-65%方可使用。然后,给患儿洗澡、剪指甲、佩戴遮光眼罩(避免蓝光损伤视网膜),注意遮盖保护患儿外生殖器及会阴部。对于有头颅血肿的患儿,需注意保护,防止局部受压。同时,护理人员需熟悉患儿病情,加强无菌概念。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注意光疗设备、输液皮管是否异常,监测箱温、患儿生命体征及精神反应,观察患儿体温、意识状态、吃奶情况、皮肤粘膜巩膜颜色变化、大小便颜色次数及性质,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性皮炎发生
。另外,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皮肤干燥或发汗、呼吸暂停、腹泻、呕吐、腹胀、拒奶、烦躁、嗜睡、前囟饱满、四肢肌张力改变、惊厥、青铜症等不良反应。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若出现拒食、嗜睡、哭声尖直、肌张力改变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定期翻身,注意口鼻通气,防止窒息;喂奶后拍背并将患儿侧卧,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若患儿出现哭闹不止,需明确哭闹原因,必要时进行抚触治疗。若皮疹较多,可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若出现青铜症,立即停止光疗。
治疗结束后,摘除眼罩,检
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