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课教案
—-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时间:2020年1月 教者:张荣辉
教学目的:
1、理解核武器的根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间,身体尽量蜷缩,,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当有地震突然发生时,也可以按室内防护的方法去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卫生间躲避,那里管道多,支撑力强,这样也能减少伤亡。
三、核袭击后的行动
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
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
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
3、消除放射性沾染的方法
(二)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
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展救护,以减轻伤员的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
1、 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
2、 毛巾包扎;(1)头部包扎法.(2)下颌包扎法。(3)单肩包扎法。(4)肘(膝)关节包扎法.
3、 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四、对核泄漏和自然灾害的防护
(一)对核泄漏的防护:主要是防核沾染,防放射性尘降,撤离沾染区。
(二)火灾发生后的自救、互救
国防教育课教案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时间:2020年10月 教者:张荣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化学武器使动、植物的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
2、使学生清楚对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方法.
3、使学生清楚一旦染毒后如何消毒。
教学重点: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消毒。
教学难点:
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
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途径多,防护难度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为防止或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应学会及时地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方法,掌握多种正确的防护手段和消毒、急救的措施。
一、发现
,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一)观察投放迹象
(二)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
(三)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
二、防护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和人员接触所采取的措施。听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发现敌人施行了化学武器袭击或进入染毒区时,都要进展防护。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
三、消毒
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所采取的措施叫消毒。在各类毒剂中,只有呈液滴状使用的毒剂,如芥子气、VX等需要消毒,而对光气、氢氰酸、毕兹等毒剂,一般不需要消毒。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一)、对人员消毒
当毒剂液滴滴落到人体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或撕去染毒部分,用活性白土粉或棉球甚至可以用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液擦拭,吸擦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积。当没有专门消毒液时,也可用5%--10%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对眼、鼻消毒应用2%的小苏打水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并屡次漱口.
(二)、对染毒服装消毒
对染毒服装消毒,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进展。棉织品用2%小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即可消毒。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暂时不用的衣物制品,也可用通风、日晒的方法消毒。
(三)、对染毒食品消毒
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需对外表消毒后,就可食用。,一般应当销毁。战时,应把食品和饮用水存放在各类密封容器中.
(四)、对染毒水消毒
当水源染毒时,可利用制式净水器或自制净化装置消毒。消毒时,在水里参加适量的漂白粉和混凝剂,搅拌均匀,待沉淀后过滤净化。
染毒的食物和饮用水,虽然经过处理,但不经专业人员化验和检验,坚决不许食用和饮用。只有专业人员化验确定无毒后,方可食用。
练习:
1、敌化学武器袭击时,个人防护,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此后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人员皮肤消毒时,先用_______________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_________,也可用___________或______冲洗.
国防教育课教
中学国防教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