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2
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经验交流材料
,评出了“小博士”、“书香家庭”等奖若干名,让学生感受读经典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黄石市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一等奖。2010年,我校举行的经典诵读展示被黄石市电视台新闻直通车报道。
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经典诵读里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从开始找相关的古诗文书籍,到其他各种文学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二、普及民族乐器,提升欣赏审美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校园民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音乐能使人的生活变得美好,精神世界得到充实,给人类带来不可言传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能培养人的良好品质。有了音乐,就拥有了更健康、更快乐的人生……。
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以美育为途径,以器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及各层次的关系,构建起以民族器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一体,认识民族器乐、学习民族器乐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明确目标地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1、全面开展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教学,普及民族音乐,让全体学生、老师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这些民族乐器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演奏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的一般技巧,能够较为流畅地吹奏音乐课本中的乐曲。
3、在普及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民族器乐教育,培养一批特长学生与特殊器乐的特长老师。
(二)措施有效得力,促使学生热爱民乐。
为了推广学习民族器乐,培养我们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1、学习制度化。我们将每周三、五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作为学生固定的学习时间,将多媒体教室、音乐室作为固定的学习场所,聘请艺术学校的教师进行特长培训。
2、搭建合作团体,给力民乐特色教育。特色的创建需要一支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保证,我们与有能力的社会团体合作建立合作关系,如东方音乐学校、黄石市理工学院、阳光琴行等。现在他们有老师在我们学校定期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我们老师边教学生,也边教我们的老师,培训出更多的民族器乐教师队伍,以教学培育更多的学生,打造学校特色。
3、加大宣传,全面推广普及。相关民族器乐的图片,模型或实物在校园内布置、展出、陈列,增添民族器乐学习的气氛。学习民族器乐,除了部分学生,我们还发动全校老师、学生家长也来一起学习。
上一页[1][2][3]下一页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经验交流材料
4、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体会成功。在有一定成绩后我们还开展了各种活动,比如:庆“六一”成果汇报演出;到敬老院为孤老演出,家长开放日汇报演出、花小艺术节等等。
5、丰富理论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文化的形成需要氛围的营造,我们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校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普及和光大。
同时,我们还把竖笛、横笛、口琴、葫芦丝这些简便易学、价格低廉的民族乐器引入到音乐课堂中,激发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动手、动脑、动口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不但学会了唱歌,而且还学会了民族器乐,提高了试唱、试奏能力,增强了团结、平等、民主的合作意识,开阔了音乐视野。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己的收获也很大。
三、书法深入课堂,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书法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品格;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和热爱,自2009年开始,学校特组织了每星期两节课的书法兴趣小组活动,由学校书法教师贾静娟执教。
1、切实加强基本笔画的训练。
无论是书法尖子生,还是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新手,基本功是贯穿整个书法学习过程的必备条件。但是,如今的学生一遇到笔画练习就觉得没意思,刚学会走路就想跑步,结果往往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
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经验交流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