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
独坐敬亭山
第一页,共36页。
李白
第二页,共36页。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
独坐敬亭山
第一页,共36页。
李白
第二页,共36页。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第三页,共36页。
独坐敬亭山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
第四页,共36页。
众鸟:鸟儿们;
高飞尽:都飞远了;
孤云:一片白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鸟儿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
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第五页,共36页。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寂寞)
第六页,共36页。
我看着山,山看着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只有敬亭山才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第七页,共36页。
诗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我看着山,山看着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只有敬亭山才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八页,共36页。
第九页,共36页。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的情感。
第十页,共36页。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作者简介
第十一页,共36页。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十二页,共36页。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
潭面:湖面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的潭水没有风,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第十三页,共36页。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
青螺: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那月光下的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
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第十四页,共36页。
诗歌的意思是: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的潭水没有风,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光下的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第十五页,共36页。
第十六页,共36页。
诗歌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十七页,共36页。
忆江南
第十八页,共36页。
第十九页,共36页。
第二十页,共36页。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忆江南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还有“江城子” 、 “菩萨蛮”,如梦令等。
词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 。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曾:曾经
谙:熟悉
江南是多么美好啊,那往日的风景是多么熟悉。
第三十页,共36页。
日出江花红胜火,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