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全章教案第一节浮力(1课时) (一) 教材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利用. (三) 教具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 浮力"。板书: " 第十二章浮力一、浮力" 二、进行新课: 1 .什么是浮力? (1) 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提问: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 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 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 12-2 的实验。(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 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 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 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 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 石块重- 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 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簧秤的读数(F )= 重力(G) -浮力(F 浮) 总结、板书: 1. 什么是浮力(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 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3) 浮力= 物体重- 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秤读数。 F 浮=G-F。" 2. 浮力产生的原因(1) 提问: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 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 距液面的深度相同, 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 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 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以上讲解可结合下图进行。(2) 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 木块) 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 启发学生回合,教师总结并结合画图讲解,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板书 2. 浮力产生的原因(1) 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即 F 浮=F′-
九年级物理浮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