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以下是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诗歌意象。
2、 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面对美酒应当高歌,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好像是在叫人们要“及时行乐”。但是我们说了,学习这首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诗,曹操是胸怀大志的人,他是要干一番事业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而且结合全诗我们就会发现曹操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不是要人及时行乐,而是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及时地建功立业。
问:但是这样强烈地目的,曹操为什么要用这样低沉的笔调来写呢?
[明确]实际上曹操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就会说得非常真切,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贤士的心扉。所以说曹操的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2、“朝露”意象(重点)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这里主要是表现的春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所以诗歌后面才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阮籍)也都借“朝露”表达人生、生命的短暂。
3、“鹿”意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这里比喻作者渴望找到贤才。
4、“明月”意象
“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也是相当多的。“床前明月光”(表达思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思念故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月寄情爱)。曹操在这里以”明月”喻贤才,气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说自己要摘取天上的月亮的,然而曹操气魄宏大,他就是要摘取那天上的皎洁的明月。而这明月正是贤才。贤才那么美好,我多么想得到他们啊!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对贤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
5、“乌鹊”意象
诗人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之贤才,这毋庸置疑。“乌鹊”一词有多种理解:乌鸦和喜鹊;乌鸦;泛指飞鸟。清代沈德潜亦指出:“‘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古诗源》卷五)。但“乌鹊”这一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承载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古人常以乌鸦的鸣叫、飞行或出行作为判断人事吉凶的依据,叫做鸦占。鸦占之俗可溯久远。《诗经》中就有“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诗经·小雅·正月》)意思是说乌鸦知道谁家富贵就会飞落到谁家的屋顶,这系吉兆。其后以乌鸦判断吉凶的信仰一脉传承下来。
三、概括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突出重点)
问: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呢?
[明确]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1、比兴(首先温习什么是比兴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
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以乌鹊的绕树而飞、择木儿栖喻指贤者的择主而事,都自然贴切的表达了作者渴慕贤才、以共图大业的思想。
2、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
曹操《短歌行》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