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笔记】《帝范》(唐)李世民 撰.tx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6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库全书·帝范》(唐)李世民撰
关于《帝范》
帝范二卷唐李世民撰
此书系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论述人君之道的一部政治文献,他在赐予子女时云,再三叮嘱,作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9)。全书12篇,分上、下两卷。言简意赅,论证有据,凡"帝王之细,安危兴废,咸在兹焉。"原书有贾行注与韦公肃注,均佚。本文宋时亦佚为6篇。今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文下有注,疑为元人文字。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已著录,并刊聚珍版传世。按虞世南《至德论》称《金镜帝范》,已收入《全唐文》中,即为此书。日本传本有大正四年(1915)三色印本,有贾行注。
四库全书帝范

宋钢、修远二君,以其所精心整理之《帝范》四卷见示,且嘱为之跋。伏而读之,获益匪浅,慨然想见唐宗之为英主,而于贞观之盛世,亦不禁为之神往焉。书中所言,乃兴亡治乱之伟业,安邦定国之鸿谟,不仅为帝王之法式,于今人亦当多有镜鉴。其可贵之处,价值之大,正在于此;宋钢、修远二君之孜孜矻矻而务之者,亦在于此。
据《四库全书·帝范提要》,知《帝范》于唐时已有贾行与韦公肃二注,元人又因旧注而补之,《四库全书》编纂者亦加有按语。此等旧注,词虽烦赘,而援引详洽,足资参考。整理者依其原样,一并置于正文之后,加括号以别之。对正文及旧注,加新式标点,于理解文意,颇有助益。另有整理者之分段译述与篇后释评,侃侃而谈,新意时见,偶涉今世,辄露峥嵘。历史与文学结合,政事与学术交融,慧心锦毫,启人良多。
愚以独处僻远,孤陋寡闻,耳目所及,除四库本外,尚未见别种《帝范》整理本。然则,此书之出版,学界能不为之鼓呼!
尚有一事,需作交代。前人早已指出,《四库全书》校刻欠精,脱误时见。即如《帝范》一书,序文“元圭赐夏禹之功”,旧注引《尚书·禹贡》曰:“水之功,尽加于四海”,原文实为“治水之功..”《纳谏》“折槛怀疏”,旧注引《汉书·朱云传》曰:“摄齐登堂”,原文实为“摄登堂”。《去谗》“宋有伊戾之祸”,旧注引《左传》曰:“至,则歃”,原文实为“至,则欿”。等等,不一而足,对此,整理者径改之而不疑。然而,古人著述,引文多不规范;今人整理
,似无一一复原之必要。故整理此书,于旧注之引文,虽亦时见罅漏,但凡不至令人错会其意者,便一仍其旧,不予改动。此种处置,较为允当;究竟怎样,容有异议。
愚实不敏,而碌碌少暇。承命作跋,遂杂书所感,以塞责耳。
王志民1998 年11 月前言据《新唐书》记载:“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曲节下士。”
有一次,李世民征薛仁杲,全胜而班师,唐高祖李渊遣李密劳军于豳州。李密见李世民,不敢仰视,退而叹曰:“真英主也!”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其文治武功确实是比较显赫的,堪称一代英主。就个人魅力而言,他天生英姿,才华过人,常人难以企及。
李世民四岁的时候,有一位算卦先生来拜谒父亲李渊,对李渊说:“按相法,你是个贵人,但是你家里必定有一位贵子。”等到他见了世民,便说:“这孩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长大之后,必能济世安民。”说完就走了。李渊害怕这话一旦泄露出去,引来杀身之祸,便派人去追杀算卦先生,却早已不知去向。李渊觉得这件事很神秘,于是就用其语,给孩子取名叫世民。
隋朝大业年间,有一次隋炀帝被突厥兵包围在雁门,孤立无援,情况十分危急。隋炀帝修了一封召集兵马救驾的诏书,系在木头上,投到汾水河中。这时李世民才十六岁,他应募参军,去救援隋炀帝,隶属在将军云定兴部下。他对云定兴说:“贼寇敢围困我天子,必定是知道我们没有援兵。现在我们应该把军队前后拉开数十里,让贼寇白天能看到旌旗如云,黑夜能听到征鼓如雷,敌人一定以为我们的大队人马到了,不用打他们就吓跑了。如果不这样,敌人一旦了解了我们的虚实,胜负就很难预料了。”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谋,敌兵果然不战自退。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自此崭露军事才华。
隋大业十三年(617),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反隋,当时的主要策动者就是李世民。李世民看到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便广交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夺取天下。他的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牵连,被捕入狱。李世民以探监为名,在狱中与刘文静定下了举兵反隋的计划。并派人告知父亲李渊。李渊“初不许,已而许之”。李渊已起兵,建大将军府,西征,将至霍邑,碰上天下大雨,军粮告尽,李渊想还兵太原。李世民劝道:“我们举义兵,是为了拯救天下,应该直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我们回去死守一城,那和贼寇有什么两样呢?”李渊不听,李世民哭于军门,李渊惊,召而问之,李世民说:“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就快要灭亡了,所以感到悲伤。”
李渊始醒悟,说:“要起事也是你的主意,成败就依你吧。”于是大军继续前进,最终攻

【唐、五代笔记】《帝范》(唐)李世民 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wbjll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