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二、教学的意义 1 、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2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中心)工作。三、教学的任务: 1 、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2 、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3 、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当代“教学”观变革: 1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的转变 2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移 4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孔子的“学、思、行”思想; 《学记》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朱熹的“朱子读书法”;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苏格拉底“产婆术”; 夸美纽斯推行班级授课制; 卢梭能动的儿童观和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论;杜威、凯洛夫、赞科夫、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思想。(二)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二、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 、间接性; 2 、引导性; 3 、简捷性。(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三、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传授/ 接受模式: 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二)问题/ 探究模式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 也指导学生的学, 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 直接经验)与( 间接经验)( 辩证统一规律) 的反映。直观一般包括三大类: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根据中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 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教具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运用直观教具要和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4 、要防止为了直观而直观的偏向(二)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教和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的反映。孔子、《学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2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立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发扬教学民主。要尊重学业不良的学生、有过错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的反映。在西方, 古希腊智者派认为, 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乌申斯基也指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