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中小学段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摘要】很多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反映,小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音乐学习方面不适应,具体表现为想唱歌却不敢唱歌,想演奏却又过分紧张,想创作却力不从心,想表现却不知从何做起。筆者为了了解广州市白云作能力、识谱能力和器乐能力是最大的问题,三项均在30%以上,而不想唱歌的学生除了音乐能力方面有问题外,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
(2)在问到学生上哪种类型的音乐课会更积极主动时,%的学生认为是歌唱综合课;%认为是音乐文化课;%认为是音乐鉴赏课;9%认为是音乐创作课。这个问题可以说明学生哪方面音乐能力强,上那种类型的音乐课越主动和积极。
(3)在问到从小学六年级升到七年级之前做适当的音乐能力准备是否对中学音乐课的学习有帮助时,%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其中,%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和衔接好;%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调整;%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态度需要改变;%的学生认为过渡期间应该加强音乐能力的训练(视唱、创作、乐器)。
(二)“学段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 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发现,不少学生在小学音乐课的表现很不错,能唱能跳的,音乐各方面的能力也很强,但到了初中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不张嘴唱歌了,乐感也不知道哪里去了,上课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不少小学音乐老师甚至责怪初中音乐老师,学生在小学表现都很好,为什么到了初中就不行,而初中老师提起小学老师,抱怨学生在小学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学习不扎实等。笔者调查后,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四个维度找原因,%认为是教材内容衔接不好;%认为是教师的原因;%认为是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造成的;%认为是与家长冲突增多造成的。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笔者得到如下认识。
(一)音乐学科“学段衔接”中,歌唱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较强,而视谱能力、创作能力、器乐能力较弱,这是中小音乐课衔接中很重要的问题。此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基本音乐能力的提高,都可以缓解中小学音乐科过渡、衔接中的问题。
(二)音乐科“学段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有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家长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方面。小学音乐教材和初中教材的过渡中文化内容衔接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音乐和情感世界的关系”这一部分,七年级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如果在小学六年级把母爱、友谊等方面的内容提前摄入,应该会使七年级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更加好理解和深入。
(2)教师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对初中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了解不深、不全面,没有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长远利益出发,在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视谱、视唱、创作、器乐)训练方面做得不够。初中音乐教师由于对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状况及其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了解得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造成师生协调适应差。
(3)学生方面。①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不适应,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存在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对缺乏充分准备的学生容易产生感情和心理上的不安,从而影响音乐课的学习,造成不想唱歌的现象。②七年级的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要求提高,难度增加,学生面临的最
音乐学科“中小学段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