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经费管理问题调查
2
3
4
组干部干到卸任时手里只是攥了一把“白条”,不少村级组织靠借款维持运转;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村组干部补助和村“一事一议”筹资政策,这些都无疑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由衷欢迎。但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中没有包括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的经费,以前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及义务工都逐渐消失,而各级财政因财力所限,向农村公益事业所投入的扶持资金相对于当前农村急待解决的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这一宏观政策上的不配套,直接导致了农村公益事业如村组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
10
畜饮水工程等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要义务工没政策,要钱没来路,直接影响了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质量和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三)沉重的村级债务偿还无望。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财政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影响,不少行政村债务负担沉重。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相应使村级组织除维持正常运转以外的收入大幅度缩减,甚至为零,村级债务化解更为艰难,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4年底,三门峡市村级债务累计达39149万元,,。村级债务负债最高的乡镇达6582 万元,负债最低的乡镇为25万元。从最近抽查的灵宝市焦村镇、尹庄镇和湖滨区高庙乡的26个行政村情况看,2005年村组债务基本上都依然保持着上年现状,且近期内根本筹措不到还款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原因造成村级债务如此沉重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前修建农村中小学及兴办人畜饮水工程、修建村组道路等公益事业等负债
11
17054万元,%。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前一些行政村采取农民集资、村干部出资、高息借贷等方式,举债兴办村级企业,后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少村办企业亏损甚至停产倒闭,资金沉淀,形成巨额债务,再加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其他生产性支出,共计负债达9771 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25%。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前村提留、乡统筹、农业税等税费征缴过程中,一些行政村为了完成税费任务,向个人、农户及银行、信用社借款垫付上交,全市因此而形成的村级债务达2497万元,%,其中灵宝市高达2023万元,%。四是村级管理费用负债2134万元,%,其中陕县高达1776万元,占该县村级债务总额的14%。由于村级债务负担过重,加之借款利息不断增加,且没有还款的资金来源,不仅严重
11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还直接危及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有些地方村组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加强村组财务管理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体现村组干部为民办事形象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村组集体经济收入较多的地方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村级经费管理的不断强化,村组财务管理工作在大多数地方已比较规范,但个别地方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个别乡镇还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村主要干部在经费开支、补助发放等方面 “一手遮天”,为所欲为,长期不公开账目,或半公开,甚至假公开,引起其他村组干部和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二是一些乡镇领导认为村干部难当,只要工作拿得起,既使有不廉洁的行为,也不深究,包着、护着,怕他们“ 甩担子”,甚至于有违法违纪行为,也不主动地查处,淡薄了村干部的宗旨意识。三是一些行政村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仅仅将其当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四是村级经费开支中原
13
始凭证不够规范,存在“白条”多,不合规的单据多,不合理的开支多,把违纪开支换成合法、正式发票报账的多等“四多”现象。五是一些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每年收入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由于集体经济收入支配及决策权方面的强大诱惑力,这些村中的个别村在选举村干部时存在请客拉选票、掏钱买选票的“贿选”现象。在如此特定环境下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上任后一般都会考虑如何尽快收回“投资”,并获得高回报率。这也是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行政村的个别村主要干部千方百计中饱私囊、引发尖锐的干群矛盾和群众上访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五)个别乡镇存在挤占村级经费现象。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切断了村级组织以前向农民收取补助和办公经费的“财路”,而且乡镇财政也因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的免征,及不准向农民伸手而使办公经费紧张起来,有的地方甚至连工资发放都难以维持。在此情况下,由于缺乏
村级经费管理问题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