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推拿 发热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概述】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小儿新陈代谢较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一般小儿正常肛温为十六页哦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与第四
胸椎棘突之间,左右各旁开
1寸5分。
操作(图216):①以食、
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
动,称揉肺俞;②两拇指分
别自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
推动,称推肺俞或称为分推肩胛骨。
次数:揉50~100次;推100~300次。
主治:喘咳、痰鸣、胸闷、胸痛等症。
临床应用:本穴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可与推揉膻中、清肺经、揉丰隆等穴合用;对久咳不愈者,指揉操作时可蘸少量精细盐,效果会更好。
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肺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图222):旋推为补,
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
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
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临床应用:①补肺经能补益肺气,可与揉肺俞等穴合用;②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可与推膻中,揉风门等穴合用。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二扇门】
位置:手背部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图231):①食、中二指按揉,称揉二扇门;
②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身热无汗。
临床应用:揉、掐二扇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是发汗效穴。若遇患儿高热无汗,按揉1~2分钟,即可见汗出。对平素体虚外感的患儿可先固表(用补牌经、补肾经等穴)而后再用揉掐二扇门使之发汗。
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1)外感发热:开天门30次,分头阴阳30次,揉太阳3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属风寒感冒者,加推上三关300次,揉二扇门300次,拿风池3~5次;风热感冒者,加推脊300次。
兼咳嗽、痰鸣者,加推揉膻中50次,揉肺俞100次,揉丰隆50次。
第十七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坎宫(阴阳)】
线状穴。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图202)。次数: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膻中】
点、线状结合穴位。
位置:前正中线,两乳头
之间。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
两拇指自穴中间向两旁分推至乳
头,称分推膻中(图207);用
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
突,称推膻中。
次数:推或揉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痰鸣、吐逆等。
临床应用:①胸闷,取分推膻中;②咳喘、痰鸣,取揉膻中,可与推肺经、揉肺俞等穴合用;③吐逆,取推膻中,可与揉天突、按揉丰隆等穴合用。
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2)肺胃实热:
清肺经300次,清胃经30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揉中脘150次,揉天枢100次。
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天枢】
位置:脐旁2寸,左右成
对。
操作:以食、中两指分别
置于两侧天枢穴指揉,称揉天
枢(图212)。
次数:50~100次。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
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临床应用: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可与揉脐、推牌经、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
在临床上,天枢与脐可同时操作,以中指定脐,食指与无名指分别按置于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大肠]
线状穴位。
位置:食指挠侧缘,自食指端
至虎口呈一直线。
操作(图224):由食指端直
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
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
称为推大肠。
次数:100~300次。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临床应用:①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可与揉丹田、揉外劳宫、推三关等穴合用;②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守积滞,可与推六腑、摩腹等穴合用;③本穴又称指三关,亦可用于诊断即望指纹可参阅小儿推拿概论有关章节。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3)阴虚内热:
补脾经300,补肺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清肝经200次,揉上马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涌泉
小儿推拿 发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