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半”。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旁边,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别的。
秋分的气候
秋分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快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值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到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地理学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依次类推
北半球各地从冬至起先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起先白昼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起先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起先白昼比黑夜短。
缘由: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起先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起先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起先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到南半球,北半球起先白昼短于黑夜。
秋分的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肯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
2022年秋分的由来和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