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70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年龄(±)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入院后所有患儿都存在严重咳嗽症状, 且在夜间以及清晨最严重。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对症用药治疗, 主要包括止咳、化痰并借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丙卡特罗治疗, μg/(kg·次), 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 孟鲁司特钠4 mg/d, 1次/晚。两组患儿均持续用药4周, 且在治疗中严格按照医师所开药方对使用剂量进行控制。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 患儿咳嗽、咯痰等症状均消失, 生理指标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即为显效;治疗后, 患儿咳嗽、咯痰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未对患儿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即为有效;治疗后, 患儿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 且存在有更加严重趋势, 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显效200例, 有效142例, 无效8例, %(342/35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31例, 有效100例, 无效119例, %(231/35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P<)。
2. 2 两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为(±)d、咳嗽消失时间为(±
)d, 均短于对照组的(±)、(±)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P<)。
2. 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为(±)μg/L, 对照组为(±)μg/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P>);治疗后, 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为(±)μg/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μ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P<)。
3 讨论
结合本院近几年临床实际接诊情况可以发现, 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 慢性咳嗽的临床发病率正以极快的速度增加, 该疾病由多种病理因素所导致, 且病因较为复杂, 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在疾病早期, 容易被误诊为常规咳嗽或者感冒, 以普通咳嗽进行治疗, 但长期用药得不到恢复[2], 会对患儿生理以及心理造成影响
丙卡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