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科整合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科整合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 中学历史是极富德育功能的。我在教学中运用中学历史教材充实政治学科,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 中学历史 学生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05-01
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方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 中学历史是极富德育功能的。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学科教材充实政治学科,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在历史课程中,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供挖掘
首先,杰出历史人物所留下的名言警句浩如烟海,蕴涵着人生的真谛。这些名言警句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的绝好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
其次,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大量历史名人,其道德行为多姿多彩,各具特色。有忧国忧民、以死殉国的;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有天下为公、舍身取义的;有忠于职守,敢于直谏的;有改革朝政,呕心沥血的等。这些优秀的素材及其所折射出的高尚情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最后,与政治知识有关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优秀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源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运用历史学科教材充实政治学科,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1、根据历史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历史就等于背叛过去。”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必须运用具体生动的材料来说明。而政治课本中这方面的材料非常有限。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历史学科中的有关材料,通过对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另外,可以通过学习古今名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体味其中丰富的做人道理,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和优秀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以历史为典范,培养学生情感,树立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今天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凝聚、维系、鼓舞与促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