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能进行实践性歌词创作及歌曲演唱方式的创编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学难点:歌曲创作“鱼咬尾”手法,艺术创编活动
教学方法:情景法、体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纲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同学们好!你们猜一猜我唱的是哪个地方的美丽风光?(沂蒙山)沂蒙山在哪个省份?(山东)山东的沂蒙山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大家想不想领略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沂蒙山。(课件:视频)
你们觉得沂蒙山美吗?对,沂蒙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民风淳朴,特别是那儿的歌更美!今天,老师就带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课件:音乐)
二、介绍背景
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感觉到你们都被这首美妙的歌声吸引了。《沂蒙山小调》无论是从旋律还是从歌词来说,都堪称经典。那么,有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老师也查了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课件:文字)(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现在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为了把歌曲唱得更动听一点,我们先来开开嗓子,做做发声练习。请同学们站起来好吗?注意:身体要直,重心要稳,气息下沉,口腔打开,面部自然,精神饱满。(略作停顿)很好,跟老师一起来练!(师生活动)
2、学唱曲谱。
大家觉得嗓子打开了吗?好,我们带着练声的感觉去唱一唱这首歌的曲谱,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来!(师生活动)
我们再用“啦”音把曲谱模唱一遍,唱的同时,请手拿小乐器的同学用伴奏乐器击拍,没有乐器的同学用手击拍,一拍一下。(师范唱一句)大家跟琴1、2、3、起。
3、分析曲谱特色。
刚才我们唱了几遍曲谱,不知道大家发现它的规律没有?(师边唱边板书几个小节25323 53212- 25235……,用重音提示,然后请生回答。)
对,你很善于发现。像这样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手法,比如大家学过的《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课件:文字)我们来做“鱼咬尾”的游戏:老师是游在最前面的那条鱼,女同学是紧跟着老师的鱼,男同学则是紧跟着女同学的第三条鱼,注意后面的鱼一定要
及时咬住前面鱼的尾巴哦。
4、填词练唱。
大家对曲谱已经熟悉多了,我们现在把歌词填进去,先跟琴唱第一段。(师弹过门,并向学生说明)
同学们,这首歌每句歌词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点?(衬词“哎”,拖腔)我们把它唱得更突出一点,更能表现山东民歌质朴、淳厚、强悍、粗犷的特点。
(师以第一段为例示范)
好,下面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把第二、三、四段歌词自由地唱一遍,注意体会唱好衬词、拖腔对表现民歌特色的重要
沂蒙山小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