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纳兰性德诗词意象体系(一)“意象”这一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著名学人袁行霈先生根据题材将意象为五类:即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虚构物意象。①纳兰性德研究无疑是清词研究: .
论纳兰性德诗词意象体系(一)“意象”这一美学范畴,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著名学人袁行霈先生根据题材将意象为五类:即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虚构物意象。①纳兰性德研究无疑是清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从意象学角度来研究纳兰性德的专文甚少,且都不成系统。本文写作的一个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想借助意象研究的理论成果,对纳兰性德诗词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与解读,从而在拓展纳兰性德作品的研究视野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论者将依袁行霈先生的意象分类法来考察纳兰性德诗词的意象体系。
一、纳兰性德诗词中的自然意象(一)自然景观意象1、日意象纳兰性德诗词中,“日”意象(包括与“日”意象相关的意象)用得比较多。如: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菩萨蛮》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
纳兰性德诗词的“日”意象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落日”意象所占的比重特别大。笔者初步统计,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夕阳”共计90处,“斜阳”19处,“薄暮、日暮”40处,“黄昏”16处。词人如此钟情于落日与黄昏景物的采撷,与他长年扈从皇帝巡游并曾两次觇索伦于塞上奔波的心态有关。他对扈从生活极端的不满与排斥,他对生命消逝速度之快,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似乎都产生在落日黄昏这个时段,与落日这一意象所发散的传统的生命感受是一致的,落日黄昏意象其实是纳兰性德矛盾痛苦心理的一种表现。
2、月意象纳兰性德诗词中,月亮意象用得特别多,一共有241处。月意象中,纳兰性德又特别喜欢用“残月、寒月、凉月、冷月、孤月”等意象,“残月”用到24处,“寒月”11处,“凉月”8处,“冷月”12处。
纳兰的诗魂似乎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他笔下的“月”意象,有写相思的: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有用“月”意象来感叹岁月的流逝的: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鬓云松令》更多的是,他直接用“月”抒发悼亡之情: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3、水意象纳兰性德是以“水”写愁的高手,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水”意象共有170处。而“雨”意象又在“水”意象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共有107处写到“雨”。“雨”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愁情感的一个载体。如: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在词的起篇,便借“雨水”意象构建悲凉、凄冷的氛围,从而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4、风、烟、霜意象这些意象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纳兰性德诗词中,这类意象也非常之多。纳兰诗词中,“风”意象261处,“风”意象中,比较典型的又有“西风、秋风、朔风”等。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
论纳兰性德诗词意象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