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及附睾炎
概述
睾丸及附近睾炎症有时为单个器官受累,有时为两者同时受累,以附睾炎为最多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细菌主要经后尿道射精管及输精管逆行而到达附睾、睾丸引起炎症。
中医称皋丸和附皋为肾子,通常静脉给药1~2周后,口服抗菌药物2~4周,预防转为慢性炎症。
〔3〕假设抗生素治疗无效 疑有睾丸缺血者,应行附睾切开减压,纵行或横行多处切开附睾脏层鞘膜,但要防止伤及附睾管。
采用部分热敷,托高阴囊,1%普鲁卡因作精索封闭,并同时采用抗生素治疗,有脓肿形成者切开引流。
2021/1/12
18
急性病毒性睾丸炎
为病毒感染引起,可采用丙种球蛋白、己烯雌酚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病症,睾丸肿胀严重者,可做睾丸白馍切开减压。
2021/1/12
19
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单纯应用药物效果不一定理想。除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外,部分热敷等物理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采用附睾部分应用黄连素或新霉素等离子透入治疗。假设有慢性前列腺炎,必须同时进展治疗。反复发作来源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附睾炎,可考虑结扎输精管后再进展治疗。对于屡次反复发作者,也可考虑做附睾切除术。
托起阴囊,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应用抗生素;部分理疗;对于反复发作者可作附睾切除。
2021/1/12
20
中医治疗
中医上认为这种疾病是外感湿热毒邪,进犯肝经,循经下注,热盛肉腐成脓,或跌打损伤致血瘀,瘀血不能消散吸收,并兼感邪毒,继而化热酿脓,而成为“子痈〞之病。一旦患病,及早诊治,治疗越早,效果越佳。
2021/1/12
21
〔一〕 湿热下注证:多见于成年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焮热疼痛,少腹抽痛,部分触痛明显,脓肿形成是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二〕 气滞痰瘀证:附睾结节,子系粗肿,细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病症;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常见证候要点
2021/1/12
22
〔一〕疼痛
1. 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有无放射痛。
,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红肿处。
3. 教会患者非药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术。
常见病症/证候施护
2021/1/12
23
〔二〕发热
1.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情况。
。
,调摄精神,消除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
,忌辛辣刺激,多食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汤、西瓜汁、赤小豆等。
常见病症/证候施护
2021/1/12
24
〔三〕尿路刺激症
、尿量、尿色及有无尿痛。
,遵医嘱及时留取尿培养标本。
、滑利渗湿之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助火之品。
,可选用金钱草、车前子泡水代茶饮。
常见病症/证候施护
2021/1/12
25
中医辨证论治:急性附睾炎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热利湿;生地滋阴清热;车前子、泽泻、木通清下焦湿热;柴胡、木香、荔枝核、川楝子行气疏肝止痛;蒲公英、连翘、紫草、夏枯草解毒消痈,清热散结。假设输精管明显增粗加海浮石、茜草;疼痛甚加赤芍、元胡;伴鞘膜积液加云苓、赤小豆、槟榔、猪苓、大腹皮、桑白皮、白术、桂枝。
2021/1/12
26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黄芩15g 栀子10g 大黄10g 泽泻10g 川楝10g 橘核15g 川芎15g
川木通10g 车前子20g 桃仁10g 生地黄20g
柴胡15g 甘草5g 石膏20g先煎 蒲公英20g
野菊花20g 金银花20g
2021/1/12
27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附睾炎
治法疏肝散结,化痰软坚。方药四逆散合消瘰丸加减。方中柴胡、枳实、橘核、乌药疏肝行气;玄参、浙贝、连翘、夏枯草、黄柏、知母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散结,化痰软坚之功。假设硬结疼痛日久不消,可加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之品。
2021/1/12
28
四逆散合消瘰丸
柴胡15 枳实15 芍药12 橘核15 乌药1
玄参12 浙贝12 连翘12 夏枯草12 黄柏 知母12 甘草6
2021/1/12
29
单验方治疗
神圣代针散加减:
当归12g,川芎、白芷、红花、连翘各10g,防风、甘草、细辛、
睾丸及附睾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