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琴文化与道
北京科技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1302 张万林 41366043
[摘要]“乐先礼生,亦先礼坏,礼乐既亡,纪纲斯败。秦火烬余,乐惟琴在。”是出自于琴者李静《祭九嶷先生》的题诗可以说是意味深远。
众豁琴社”、南通的“梅庵琴社”等,它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其中尤以上海的“今虞琴社”,持续时间最长,对琴界影响最大。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
古琴象征
古琴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方,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象征“天圆”,琴底为平,象征“地方”。古琴有13个标志泛音位置的徽,代表着一年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五行”金、木、水、火、土。约公元前1000多年,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外表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到达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古琴与道
琴音特色
古琴作为一个古老的乐器,其音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人说琴的“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古人对古琴音色的总结。
四善(苍、松、脆、滑)
九德
一曰“奇”:谓轻、松、脆、滑者乃可称奇。盖轻者,其材轻;松者,扣而其声透,久年之材也;脆者,质紧而木声清长,裂纹断断,老桐之材也;滑者,质泽声润,近水之材也。
二曰“古”:谓淳淡中有金石韵,盖缘桐之所产得地而然也。有淳淡而无金石韵,则近乎浊;有金石韵而无淳淡声,则止乎清。二者备,乃谓之“古”。
三曰“透”:谓岁月绵远,胶漆干匮,发音响亮而不咽塞。
四曰“静”:谓之无杀飒以乱正声。
五曰“润”:谓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六曰“圆”:谓声韵浑然而不破散。
七曰“清”:谓发声如风中之铎。
八曰“匀”:谓七弦俱清圆,而无三实四虚之病。
九曰“芳”:谓愈弹而声愈出,而无弹久声乏之病。
古琴与道
说到古琴与道的关系,最直观的可以表达在琴弦上,其中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代表五行,而少宫、少商二音代表刚柔,暗合阴阳,七弦象征阴阳五行,古人认为阴阳五行是世界的基本元素。又有龙池凤沼,代表了中华的精神图腾。从而不难看出古琴是一件符合道的器物。
中国古琴乃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德艺相融,心声契合之载体。中国传统哲学把天道看着客体,把人道视为主体,但人要符合天道,要为天地立心,天地与人都不是死板的,而是有生气,有理性,有道德的生动活泼的统一体。不难看出,这种种认为人与天地宇宙统一,并相互融合渗透
浅谈古琴文化与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