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高二物理选修(Xiu)3-1第一章讲授方案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电学开展史上的第一个定量纪律,它的发现使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是电学史中的一块主要的里程碑。查字典物理网为年夜师保举了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讲授方案确定,其数值那么由尝试确定。
七、讲授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电磁学的开展史)
古代人已经发现了有关静电现象,主如果梳头或者是羊毛、丝、棉类的衣物摩擦有闪光及声音;古希腊人发现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英国的吉尔伯特(1544—1603)是最早系统地研究电磁现象的科学家。他发现琥珀和磁铁都可以吸引物体,不外性质分歧,颠末研究,他发现良多其他物体颠末摩擦后也都可以吸引其他小物体。引入(electric)(琥珀体)还缔造了可供尝试用的验电器。
第 6 页
德国的奥托·格里克(1602—1686),马德堡市市长,1654年曾用本身缔造的抽气机做了马德堡半球尝试;1660年缔造了第一台可发生年夜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有了如许的机械,是以做成了各类各样的电火花尝试;还有让人身体带电的尝试;这使得18世纪40年月的德国整个社会都对电现象感乐趣,良多人购置了摩擦起电机做尝试作为娱乐,同时也年夜年夜普及了电学常识。电学常识在整个欧洲各都城普及起来。
法国电学家诺莱(Lai)特在巴黎圣母院前进展,他请700个修道士手拉手地排起来,让排头的手拿莱顿瓶放电时,发现700个修道士同时跳了起来,显示了电的强年夜威力。
富兰克林的风筝尝试,证了然雷电是(Shi)一种放电现象,在此根底上,缔造了避雷针。
〔二〕进展新课
1.接引雷电下九天──富兰克林缔造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颤动世界的尝试:此日下战书,天色阴晦,乌云滔滔。天空中不时闪灼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恐怖的年夜雷雨就要降临了。
第 7 页
“这是最适宜的气候!〞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郊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通俗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领受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如许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枯燥),防止尝试者触电;在绸带和绳索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He)他的儿子赶紧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强健的鸟儿,垂垂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Chou)带,目不转睛地不雅察着风筝的动静。
俄然,天空中擦过一道刺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会儿竖立起来。这申明,雷电已经经由过程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快乐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公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赶紧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毗连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灼。这申明莱顿瓶充了。
第 8 页
过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搜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尝试,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通俗电完全一样。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尝试,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天主之火〞、“煤气爆炸〞等风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熟悉到雷电的素质。是以,人们说:“富兰克林把天主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尝试毫不是一时感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那时人们不知“电为(Wei)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不测事务中,他获得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路,以加年夜电容量。不意,尝试的时辰,守在一旁的老婆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Xia)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苍白。她是以歇息了一个礼拜身体才获得康复。
“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斗胆地提出这个设想。颠末频频考虑,他猜测雷电就是通俗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间的12条一样之处:都发亮光;光的颜色一样;闪电和电火花的道路都是盘曲的;活动都极其敏捷;都能被金属传导;都能发出爆炸声或噪声;都能在水或冰块中存在;经由过程物体时都能使之分裂;都能杀死动物;都能熔化金属;都能使易燃物燃烧;都放出硫磺气息。
第 10 页
1747年,富兰克林把他的这些设法,写成论文?论雷电与电气的一致性?。他将论文寄给他的伴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可当科林逊将论文送交皇家学会会商时,获得的是一阵冷笑。良多权势巨子科学家认为富兰克林的不雅点荒诞乖张无比,“把科学看成儿童的梦想〞。
对于权势巨子人士的冷笑、奚落,富兰克林不予理会,终于在做好各类(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教学计划库仑定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