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安全评价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章 危害辨识、安全评价及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讲 危险、危害因素及分类
一、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
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理规定》的解释,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根据原劳动部对国务院34号令的解释,特大事故包括: 1、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死亡40人及其以上);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2、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 50人及其以上,或一次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 3、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 4、一次造成职工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5、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四、应急预案的目的 (一)将紧急事故(事故)局部化,避免事故扩大,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消除; (二)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的损失。
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有7点:
1、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地制定相应的预案。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定出不同类型的应急救援预案。如火灾型、爆炸性、泄露性等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筹安排。
2、要切合本系统、单位的实际条件制定预案;
3、制定的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组织要职责明确,通力协作;
4、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
5、 应急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预案要通过考核证实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
6、各专业队伍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
7、应急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
六、应急救援的特点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后果易猝变、
激化和放大
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步骤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全面分析,科学评估:
1、 危险源的分析;
2、 危险度的评估;
3、 救援力量的分析。
第三阶段:制定预案要分工负责,组 织编写;
第四阶段:制定预案要实地勘察,反 复修改。
八、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1、基本情况;
2、可能会发生事故时,对事故进行
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
3、应急救援的组成和职责;
4、报警与通讯;
5、 现场抢险;
6、 条件保障;
7、 培训和训练;
8、预案的评估和演练。
九、应急预案的基本任务
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迅速危险源;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第二节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一、厂区基本情况
1、生产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划分
2、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
3、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
4、产量、产值、人数等;
5、主要安全设施及其分布。
二、周围环境
1、周围气象、气候、地理、地形、地貌、水文;
2、周围人口分布;
3、周围重要单位和设施;
4、交通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及职责
2、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
3、列出本区域以外有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
四、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
1、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2、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3、划分事故严重程度。
4、导致那些最严重事故发生的过程;
5、对潜在事故的描绘;
6、对泄露物质数量的预测;
7、对泄露物质扩散的计算;
8、有害效应的评估;
9、非严重事故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
10、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
11、事件之间的联系;
12、每一个事件的后果。
五、报警和通讯联络
危害辨识、安全评价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