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说课稿
课程标准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京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外交”中的第一课。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构想及港澳回归祖国、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熟识,政治、地理等课程的学习也涉及到有关的内容。但大多学生对这些史实没有更多的思考和深刻体会。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课程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相应的历史问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政策性非常强,对初中学生而言,较难于理解,教师如何运用适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定义,列举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同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图、文资料及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进一步提高从文献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阐释“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运用图片和文献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探究目前阻碍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增强全面、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等图、文资料及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进一步掌握从文献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阐释“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掌握运用图片和文献资料说明问题的方法;
通过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探究目前阻碍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学会全面、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与祖等、共同进步的民族观;
通过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这即是“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