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
一、知识目的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测.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那么没有什么感觉,
.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适宜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展实验. (精品文档请下载)
(同学们分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和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展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精品文档请下载)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一样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一样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一样.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展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一样,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一样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老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出色奉献. (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和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 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 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 N/kg) (精品文档请下载)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精品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