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执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有关会计准则论文(会计论文)
执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摘要: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当期损益,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本文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核算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企业会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财务信息
0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是大势所趋。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逐渐开始使用新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五种企业可以采取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由此,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的会计计量属性正是在会计标准中使用。新准则实施几年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1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间的比较
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这应该说,该定义体现了公平、自愿的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接近。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适度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体现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持牌上市,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我国也因此具备了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只有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这种情况下,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通常采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
2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企业会计信息有可能更加可靠,另一方面也可能被某些人滥用或操纵,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使得财务报表从表面看起来可靠,但实际上已经失真。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企业会计业务的众多方面,具体体现如下:
23>.1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持续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然而
(会计论文)执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