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房子的故事
吴倩 孟庆承 91岁 关键词:白面换房子
16岁从淄博市博山老家来到济南学做布匹生意,孟老先生的经历并没有《大染坊》或《闯关东》里描写的那样曲折离奇,赚钱、娶妻、生子,就如同那个时代大多数生意人一那些房子的故事
吴倩 孟庆承 91岁 关键词:白面换房子
16岁从淄博市博山老家来到济南学做布匹生意,孟老先生的经历并没有《大染坊》或《闯关东》里描写的那样曲折离奇,赚钱、娶妻、生子,就如同那个时代大多数生意人一样。但在老济南打拼10年之后,他最大的心愿还是买一座属于自己的院落“一直住在掌柜的给找的房子,心里不踏实。”看来无论是新旧社会,无房族的心态都是相同的。
关于当时具体的房价和手续,孟老先生都已经回忆不起来了,只记得买房子并不是用的现金或是传说中金条之类的东西。“那时候钱毛啊,米面比钱都好使。”孟老先生对于这一点记得倒是清楚。他最后用几袋子上等白面换得黑虎泉畔一处院落,方方正正,一家人一直在此居住到90年代末才动迁搬走。
“没房子咋算个家。”孟老先生始终这样认为。大概老辈人都这么想吧。
汪凌 60岁 关键词:房子实用为主
汪凌和老伴原先住在工厂的老式联房里。房子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说破败不堪倒也不为过。后来老邻居们逐渐地搬家住新房去了,汪阿姨很羡慕他们。前年老伴也退休了,儿子就动员他们买套新房“享受享受”。
在联房里“蜗居”了几十年的汪阿姨动了心思。“真是从这里住够了。”她似乎对老房子已没有太多的感情,“说句不好听的,有个头疼脑热的,救护车都开不进来。”买座养老房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
“济南南部地区的房子很不错,虽然喜欢,但我们买不起。看来看去,我们就选中经一路北侧的一处房子,公交车特别方便,房价也要比南边便宜一些,而且周边的菜场什么的很齐全,离孩子家也近。”汪凌对房子的要求与别人不同,她说“我最喜欢房子的厨房大,所以在买房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够找个大厨房的,这样东西能摊得开。我们平时在客厅的时间不多,在家时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厨房,我老伴的活动区域在书房。我们买房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没买面积很大的房子,够用就可以了。
其实,汪凌就代表了很多老年人买房的诉求,他们不讲排场,就是图个实惠。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潘渭 45岁 关键词:买房就是投资
在大家眼中,潘女士的经济条件真的是不错,虽算不上大款,可由于两口子都是一家省级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手头比普通工薪族要宽裕得多。
房子问题从来不是潘女士的心病。单位曾数次福利分房,现在两口子住在临经十路的高层住宅里。2003年,潘女士在济南南部地区买下栋15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房产价值已经翻番。即使是在房价高企的2009年,她仍然又买下一套180平方米的房子。“买房子就是为了投资。”讲起投资的潘女士也有些无奈。她说:“以前买股票买基金就没赚过钱,10次赚的顶不上一次赔的,事实证明买房子才是最稳妥的投资。”
当被问及国家抑制房价的问题时,潘女士并不为然“政府说是抑制高房价,是不希望房子涨得太快,可没说要大降价呀。国家经济不大幅下滑,房价就降不了多少。就算降价了,我儿子早晚要娶媳妇,就留着给他住。”
那些房子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