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117-11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的 :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117-11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的 :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通过数学活动过程探究新知,从中浸透数形结合、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探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敏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提醒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师:关于植树问题你理解哪些信息?
生:(答复)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方案内容。学校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需要同学们帮着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课件出示设计要求)
植树方案设计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树。
师:如今把你料想的植树方案在纸上画一画。
师: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种了几棵树?(展示)
生:我设计种了5棵树。在一条长20米的路上,开场先种一棵,然后隔5米种第二棵,再隔5米种第三棵……再隔5米种第五棵.
师:他们设计种了5棵,还有不同方案吗?
生:我设计种了4棵树,开头的地方没种,先隔5米种第一棵……隔5米种第4棵。
师:为什么开头的地方不种?
生:因为有的时候在一条路的一头可能会有房屋或其它建筑物,所以不能种。
师:你想得真周到,真是个细心又爱动脑的孩子. 是呀,假设在路的一端有建筑物就只能在另一端栽了!同学们的设计真精彩啊!其它同学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师:假设路的两端都有建筑物呢?
生:可以种3棵.
师:你答复得太棒了。对,有的时候在路的两端都会有建筑物,这个时候路的两端也不能植。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这样的?(课件演示)
师:第一种植5棵的,头上先种一棵,隔5米种第二棵……
师:当一端有建筑物的时候,开场就不能种了。
师:当路的两端都有房屋或其它建筑物的时候,只能在中间种。
过渡语:是呀,同样长的路,种出了三种情况,找找他们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一样的地方是总长20米,间隔的长度是5米,间隔数都是4个。不同的地方是种的棵数不同.
师:种5棵的是两端种的,种3棵的是两端种的,板书:
老师板书: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一端要栽:棵数=间隔数
过渡语:由于植树的详细情况不同,植树的棵数也不一样。小小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