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广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书 P6 。书 P8测 P2参 P52 。参 P50 (狭义):普通话+方言 :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 有较多省略。 :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其特征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口语的关系。参 P51 :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 :古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殷商时代就出现了,到先秦时期已经较为成熟。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这种脱离了口语的书面语,通常被称作文言或文言文。 10.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 11.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参 P50 测 P6 12. 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辅 P8 13. 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的特点。辅 P9 14.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 15. 汉语七大方言,差异,分布。 16.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7. 现代汉语白话文形成过程。测 P5 18.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19. 文艺作品语言:是文艺作品表达手段的总体。 20. 文学语言的特点。(形成和发展)测 P1 21. 如何规范现代汉语。参 P55 22. 为什么要促进汉语规范化。参 P54 23. 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24. 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参 P54 25.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参 P53 26.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参 P53 27. 语言规范化:就是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内部统一的标准。 28.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29. 20世纪 50年代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30. 20世纪 80年代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3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每年 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32. 推广普通话的作用。辅 P5 3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与实施的重要意义。参 P53 35. 语言的属性。书 P1 36. 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负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 37.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有词句意义) 38. 语音的性质。测 P9 39.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40.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41.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2.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它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复合音中,频率最低的是基因,其他的音是陪音) 43. 语音四要素在现代汉语语音里有何作用。辅 P50 44.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书 P17 45. 音素:是最小的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46. 辅音: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47. 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48. 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49.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50. 辅音、元音的区别;韵母、元音的区别。 P58 51.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52.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53. 声母:位于音节的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54. 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声母可分为几类。辅 P48 55. 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测 P11 56. 汉语拼音中, v字母有什么作用。测 P13 57.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58. 反切法: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59.
我的名词解释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