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技术国内外研究背景
16世纪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了一道命令:谁能发明一种价格低廉的方法,把苦涩腥咸的海水淡化成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谁就可以得到10000英镑的奖金。16世纪末,
海水淡化技术国内外研究背景
16世纪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了一道命令:谁能发明一种价格低廉的方法,把苦涩腥咸的海水淡化成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谁就可以得到10000英镑的奖金。16世纪末,人类试着用蒸馏器在船上直接蒸发海水来制取淡水,开创了人工淡化海水的先例。19世纪末,由于蒸汽轮船普遍发展,蒸发器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以满足锅炉用水和部分饮用水的需要。1877年,俄国在巴库建成世界上第一台固定式淡水装置。其他国家尤其是缺少雨水的干旱国家也相继建成固定式淡水装置。但是,真正大规模地淡化海水,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据统计,世界上共有70多个国家从事海水淡化工作。仅1980年6月,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三种类型的淡化装置全世界即达2204个,总造水量每天约727万吨。科威特的“多级闪急蒸馏法”的装置达32级,它的海水淡化水平居世界一流。当今世界淡水总产量的70%是用此法生产的,能够日产水18万吨。
我国海水淡化研究较早,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海水淡化研究,1967-1969年全国组织海水淡化会战,同时开展电渗析、反渗透和蒸馏等多种海水淡化方法的研究,1981年建成西沙200吨/天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1982年日产200吨/天海水淡化装置在西沙群岛永兴岛成启用,标志着我国百吨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设首次成功,至2000年,我国先后建成浙江嵊山、浙江宝钢等百吨级海水淡化装置,小型海水淡化装置研制技术日益成熟。从2000年开始,国家通过“十五”攻关,开始集中力量攻关反渗透、热法千吨级海水淡化装置。在反渗透领域,浙江嵊山、山东长岛、大连华能、华能威海等多个工程建成;在热法领域,天津大有、山东黄岛等工程建成。至“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工程在规模、技术含量、国产化程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山东荣成、国华沧电、天津北疆等多个万吨级、乃至10万吨级的海水淡化装置建成,国产化技术日益成熟。另外,我衡。由于地区差异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各地扶持力度不同,海水淡化发展各异。从已有工程业绩来看,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以及天津等地的沿海城市。目前,我国在海水淡化方面已基本掌握了“膜法”和“热法”两大主流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并与国际接轨,日产10 万吨级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开
海水淡化的方法与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