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生门》《鼻子》浅谈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与森欧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大巨匠。电影大师黑泽明也将其作品《竹林中》搬上银幕。芥川有丑恶都是有根源的,环境变化总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所以要真正做到人性的善是需要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内心的。家将的心理变化更是提醒我们要培养自己自制,以及辨别能力,坚定自己的立场,在善与恶之间,选择善有时会吃亏,但在你整个的人生路上,多以善心对人对事,将为你的幸福铺就道路。后来作者把家将做强盗之前的决心称为 “勇气”,是有讽刺意味的。不择手段的生存才是王道。在生存面前弱肉强食,自私自利都是生存的手段。弱肉强食下的生存让我想到了自然界的生物链,为了生存弱者注定要屈服于强者,可是我们是高级动物,有普通动物所没有的思维,如果真的是弱肉强食,抛弃了善,那我们又和普通动物有什么两样。虽然善良在那个时代,不得不抛弃。因为你的善良意味着死亡,但我想不帮助别人也不要害别人,“作者将现代社会的‘现实场’放置在日本的历史之中,通过细致的描写仆役和老妪的心里流程,来揭示人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相克中所流露的不安定心绪,同时在对人的自私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情况下,将矛盾的并存绝对化,来展现自己的观念世界,达到以冷眼的旁观者观照混乱与无秩序的社会上的利己主义的目的。” [3](P331)
《罗生门》最后一句是“家将的踪迹,并没有人知道”[2](P239),是呀,就像我当初说的那样,谁又知道家将不会在抢别人衣服的下一秒就变穷光蛋了呢,在这种境遇下人得命运真难把握,生死善恶,一念之间。
二
然而没有了生存的压迫,人们的生活就又会平淡好多。人们为了给自己的生活找乐子,就像猎人寻找猎物一样,眼睛不停地在周边搜索,有些人不幸的就成为了他们取笑的猎物。就像《鼻子》中内供的鼻子,长也不是短也不是,总能成为笑柄。“《鼻子》描写一位寺院方丈,鼻子长半尺,受人讥笑,使他甚为苦闷。他多方求助偏方,使鼻子短如常人状,但又招来更多的人讪笑,这更使方丈不安,以致日夜苦恼,忽然一夜鼻子长如以往,才使方丈安心。”[1]p270作者通过内供鼻子的变化,深入细致地刻画出主人公想方设法维持自尊心的复杂心理。同时通过各种人物
对鼻子不同看法,刻画出了旁观者的那种利己主义心理,从而对人性进行批判和讽刺。
内供有很强的自尊心。从小进入佛门,但是始终摆脱不了鼻子带给他的痛苦,别人异样眼观和嘲笑。虽皈依佛门,但六根不净,他对自己的奇怪的鼻子依然还是很在乎,但表面上又嘴硬不肯承认。他也害怕别人提起和鼻子有关的事情,一直在逃避,为自己的鼻子感到十分的自卑。但是内供也有很积极的一面,虽然他一直不满意自己的鼻子,并且有自卑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积极寻找各种可以使自己的鼻子缩小一些的方法。除了积极尝试使鼻子缩短的方法以外,内供也曾想找寻和他拥有相同鼻子的人,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心安,安慰自己,不幸的不止他一人,虽然这也算是自欺欺人,但总归是一种可以让自己快乐一点的积极办法。
当弟子为他求回可以缩短鼻子的方法时,其实他早已迫不及待,希望马上就试试,因为他是寺院身份地位很高,高傲的自尊不允许他这么做,于是他只能假装从容不迫,告诉弟子这事可以不必那么着急
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