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学习重点: 1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学习难点: 1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 .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庄子( 约公元的 369 ~公元前 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 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 33篇, 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 篇为庄子所作, 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语言运用自如, 灵活多变, 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 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 在中国古代哲人中, 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 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 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 都是属于南方一系, 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 直承《庄子》且不说, 后如柳宗元论文, 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三、课前练习: 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惠子相. 梁( xiā ng)濠. 梁之上(há o) 不为苟. 得(gǒ u) B. 一豆羹. (gē ng) 蹴. 尔而与之( cù)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de ) . 得腐鼠( chī) 死亦我所恶. (wù) 乞人不屑. 也( xiè) D. 一豆羹. (dān)醴. 泉(lǐ)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 我邪? ( xià)2 2. 下列各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C.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3 .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宫室之美/ 为之 / 子欲以子/ 之梁国/ 而吓我邪? C. 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 D .子/ 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 4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翻译:你并不是鱼,你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翻译: 由此可见,( 他们) 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还宝贵的。 C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 (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D.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翻译:有人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