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学纪实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3课《暮江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残阳”、“铺”、“瑟瑟"、“可怜”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并,这只金话筒送给你。
演示课件,结合“半江瑟瑟半江红”感受“铺”字用的巧妙。
生:瑟瑟:古代一种乐器,样子像琴,有25根弦或16根弦,本意形容轻微的声音或颤抖。课文中形容江水的碧绿.(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明白了重点词,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
生:夕阳余辉斜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江水一部分呈碧绿色,一部分呈红色。
六、议好词,品佳句
师:,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残阳”用的最好,一语道破是夕阳,并为下面“铺”埋下伏笔.
生:我认为“铺”用的最好,写出夕阳的光是柔和的,平射过来,照的面积广大而均匀。
生:我认为瑟瑟和红最好,写出了江水的颜色。让我们感受到色彩美。
师:对于这两句诗,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师:说到第二句,老师却有一个疑问,一般情况下,江水应该是绿色的,为什么诗中的江水却是一半瑟瑟一半红呢?(生面面相觑),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大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一下。(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由于西边江岸的阻挡,夕阳余晖只能照到东边一半的江水,所以才会出现半边江水绿半边江水红的景象。(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真是些善于思考的孩子。大家看见过这种景象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投影出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精品文档请下载)
七、感诗情,悟画意
师:如此美丽的傍晚,老师也被深深打动了,我想作画一幅,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边叙述画面边在黑板勾勒简笔画
师: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心情怎样?
生:高兴,愉快。
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两句,(男、女生轮读)
八、忆过程,导学法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运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两句诗的?
生:我们先读古诗,读准字音,解释重点词,再理解整句诗的意思,然后议好词好句,最后欣赏画面,感受诗人当时心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边说,师边板书)读古诗,正字音;知诗人,解诗题;释字词,明诗意;议好词,品佳句;感诗情,,好的学住哦。(精品文档请下载)
九、自主学,小组议
诗人漫步江边,面对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分愉快,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了下云,夕阳也悄悄隐去,这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请大家利用以上方法,结合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诗的后两句。 (出示自学提示)(精品文档请下载)
自学完了,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收获,小组学习开始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
生l:我们先来,我们用读诗的方式汇报(配古筝曲,有感情朗诵)
生2:我们用分析的形式汇报,我们认为这两句诗重点词是可怜、似、真珠可怜:书中有注解,是可爱的意思
似:好像。
真珠:真假的真和珍宝的珍在古时候可以通用,在本文中意思相同,都是珍珠的意思。
师:哪个小组议论了好词好句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第四句最好,第四句利用比喻的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把弯月比作弓,抓住物体的形状描写事物,使景物特点更形象,更生动.(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我们也用分析的形式汇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说江边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真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在月光的映衬下,露珠闪烁着光辉,抬头一看,在碧茫的天空中,一弯新月如同一张精巧的弓。(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我们用绘画的方式汇报,生展示画并介绍:一一轮弯弯的月亮挂在高高天空上,像一张精巧的弓,地上露珠闪闪和月光遥遥相对。(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通过回答,看来各小组学习的都很认真,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这颗合作星送给你.
刚才各小组以不同的方式汇报了自学情况,对于这两句诗,谁还有不懂的地方?
师生答疑解惑(略)
十、览全文,析特点
师:作者在傍晚时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夕阳、江水(师相机板书)
师:作者在夜晚时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露珠、弯月)师相机板书。
师:这首诗写的美吗?美在哪里?
生:白居易能抓住景物的颜色和形状,把景物特点描绘得生动形象,让我们如临其境,所以我觉得很美.
师:你的表达能力可真强,今后我们在表达事物时,也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去描写。面对美丽的景色,作者心情怎样?(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高兴、充满了赞叹。
十一、赏画面,熟成诵
师:多美的夜晚啊,难怪诗人要说“可怜九月初三夜”啊!
暮江吟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