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
1.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5.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犯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4.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如今什么地方?
老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单独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淘气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顺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5.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6.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详细指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帮助学生理解.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和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读诗,老师点拨: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几句追述往事,。接着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似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开荒”以下十二句,诗人着重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欢。最后两句,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之情。这是点睛之笔。诗人之所以要把农村描写得如此恬静舒适,是因为要反衬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厌恶.
《饮酒》(其五)写他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显示了诗人超然于尘俗之外的志趣,也透露了对污浊仕途的厌恶。
学生明确:这里的“愿"详细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和官场分裂,保全一个完好的自我。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7.学生默写《归园田居》(其三).整天.)
第二课时
《登岳
古诗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