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奈达翻译理论研究的重新审视——从奈达翻译定义的错误译文谈起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中文摘要:本文指出并分析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中的错误,提供参考译文,指出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误解。
3.原文“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中的“in the receptor language〞的中文意义是“用接收语〞,不是“在译入语中〞。其中的“in〞是“用〞的意思,相当我们平时说的speak in English或writ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中的“in〞。“speak in English〞译成中文是“用英语说〞,不是“在英语中说〞。“writ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的中文译文是“用中文写〞,不是“在中文中写〞。
4.“equivalent〞虽然有“相等〞或“对等〞的意义,但此处不应译成“对等〞。这是很关键的一词。根据上下文,再查阅原文词典,此词意义为“相当的〞、“相对的〞或“对应的〞。请看以下词典对 “equivalent〞一词的解释。
?牛津当代大词典?〔英汉双解〕〔3〕p589, equivalent adj. …, 4,相当的,相对的(corresponding)。
?韦氏新世界学生词典?〔4〕p346, equivalent adj. 相等的,相当的,…Three teaspoonfuls are the equivalent of one 。
?新英汉词典?〔5〕p404, equivalent 1 a. 〔在力量等上〕相等的,相当的,相同的:be equivalent to等于,相当于。
“equivalent〞是名词,因为它被closest和natural所修饰。
“equivalent〞有两种词性,一是形容词,二是名词。当它是名词时,其意义是sth that is equivalent〔?柯灵斯英语词典?p495〕,因此名词“equivalent〞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相等〞,二是“相当〞。如果“equivalent〞 的意义是“相等〞,前面不能加形容词“the closest〞,即不能说“the closest equivalent〞〔最接近的相等〕;反之,这样说就不合符逻辑。如果“equivalent〞的意义是“相当,前面可以加形容词“the closest〞,即可以说“the closest equivalent〞〔最接近的相当〕。
综上所述,“equivalent〞不能译成“对等〞,只能译成“对应〞或“相当〞。
5.“最自然的对等语〞
原文“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中的“natural〞不能译成“最自然的〞,“natural〞是原级形容词,不是最高级。
6.“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按照译者的理解,译入语中存在“对等语〞。读者不明白,既然存在对等语,为什么不用对等语去再现原语的信息而用最切近的对等语去再现原语的信息呢?这不是与所谓的“等值〞翻译原那么相矛盾了吗?用最切近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是达不到“等值〞翻译的效果的。
7.怎样理解“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是译好此定义的关键。“equivalent〞是名词,其意义是“对等物〞或“对应物〞。“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的意义是“源语信息的对等物或对应物〞,即与源语信息对等或对应的信息。“equivalent〞不能译成“对等语〞,可以译成“对应语〞或“相当的词〞,但要看它所处的语境。例如,“Some American words have no British equivalents〞可以译成“一些美国英语词语在英国英语中没有相当的词语〞。“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中的“equivalent〞不能译成“对应语〞或“相当的词〞,更不能译成“对等语〞,因为它后面的限制语是“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而不是“the source language〞。然而有些译论家却将“equivalent〞译成了“对等语〞。这样的翻译,就产生了误解,读
对奈达翻译理论研究的重新审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