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与汉字教学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在近几十年来有着飞速的发展,以至于现在许多地方都掀起了“汉语热”,而其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便是汉字的教学。目前的汉字教学对汉字文化内容利用得还不够充分,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外汉汉字文化与汉字教学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在近几十年来有着飞速的发展,以至于现在许多地方都掀起了“汉语热”,而其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便是汉字的教学。目前的汉字教学对汉字文化内容利用得还不够充分,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外汉字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文化中的相关内容纳入汉字课堂和对外汉字教学中。
关键词:汉字教学;汉字文化;对外汉语
一、汉字与汉字文化
汉书上记载,中国古圣人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现在能够提出的根据,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在龟甲和个别石器上的二十多个刻符,时间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期的早期,可以暂时把这一时期作为汉字起源的上限。同时,夏代是我国第一个有完整世系流传下来的朝代。
1899年在殷墟发现的距今约3400年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能确认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造字方法齐全,能够完整地记录句子,已经属于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开端的历史,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文字时殷商甲骨文,此后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作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书写工具,汉字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如影随形。首先是文字数量持续增加。现代考古收集的甲骨文单字约有4600多个,金文单字约有3700多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收字18154个,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43个,当代《汉语大字典》收字60370个。其次是造字方法日臻完善。
二、汉字教学的现状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作为表意文字,它与拼音文字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所呈现给我们的,除字词的音义外,更多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例如:古人依据人体的正面形构造了“大”字;“后”字是一个倒着的孩子在女子的后面,因为母系氏族社会女子地位较高,因此“后”也被称为帝王的妻子。古人在造字之初,常把他们造字的意图以及对世间万物的看法都融入汉字形体之中,这样后人才有可能据形识义,进而发掘、了解被历史尘封已久的文化底蕴。任何一个使用并了解汉字的中国入,都对汉字有着深厚的感情。
三、汉字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是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学习与之相关的文化,我们可以把汉字文化作为切入点之一来进行对外汉语中汉字教学。
汉语汉字除了作为中录工具以外,汉语汉字本身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主要是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形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例如,甲骨文的“王”字以其像斧头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
汉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文化语境,应让汉字教学借助汉字文化这一肥沃的土壤,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以体现浓厚的“文化味”。
(一)在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故事
在汉字
汉字文化与汉字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