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治
输液室/朱娇
1
2
3
4
概述
章节目录
轻、重症鉴别
临床分期
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
概述
概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22
临床分期
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多发人群;
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23
临床分期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
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
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24
第四节
诊断及治疗
诊断及治疗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诊断: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病毒;
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
血清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4倍以上增高;
确定诊断:
26
诊断及治疗
诊断
重症?
普通?
诊断及治疗
诊断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诊断及治疗
诊断
重症病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诊断及治疗
诊断
重症病例(危重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啰音等;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诊断及治疗
治疗
普通病例: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 和皮肤护理;
: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适当选用利巴韦林等 。
诊断及治疗
治疗
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 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d;
诊断及治疗
治疗
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3) 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 2-5天给予;
(4) 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诊断及治疗
治疗
重症病例:呼吸、循环系统受累治疗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 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3) 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4) 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诊断及治疗
治疗
重症病例:呼吸、循环系统受累治疗
(5) 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 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 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 抑制胃酸分泌;
(10)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诊断及治疗
重症病例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对症处理;
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降低颅内压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
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
36
诊断及治疗
治疗小结
初期(1-3天):手足口;一般治
手足口病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