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1地形和地势.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是中国地理教学的重点,因为地形是组成自然地理环法与学法: 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媒体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环境 对话
四、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并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 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
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章我们学习中国的地形。
2. 讲授新课:
( 1 )展示自学问题,学生与文本对话: ( 4')
教师展示自学问题,学生结合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 立完成自学问题。此部分教材阅读量不大,但图文资料多,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锻炼学生阅读资料、提炼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锻炼学生从图上提取地理信息 的能力。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不同的地形分别是什么?
2、通过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3、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
4、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5、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
6、,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2)师生思维对话,检查归纳 , 点拨重点: (5')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成果,让学生解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学生中间有质疑的,让学生互相补充 评价,互相学习,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给予点拨、修正、归纳。教师要注意看学生对教材 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 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在地图上用褐色表示海拔在 4000米以上的地区、 用黄色表示海拔 1000米至 2000米的地区、 用绿色表示海拔 500 米以下的地区。)
2、 通过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 、我国地势分三个阶梯。
4、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 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5、 第一阶梯以高原为主, 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第二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海拔在 1000-2000 米之间;第三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在 500 米以下。
6、 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之间,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 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大盆地有: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3 )多项思维对话,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生生对话,读图分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一起读图、分析图,思考:我国地 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和东西部之间的交通分别有什么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 会合作学习的方法,还有利于锻炼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 4')
(师生思维对话)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教师启发点拨: ( 4 ')
1、 西高东低的地势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西

2.1地形和地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yudian11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