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韩流”
倪 骏 倪 骏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全球化,始于15世纪末航海大发现?20世纪,美国称霸,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全球传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的浪潮,在电影“韩流”
倪 骏 倪 骏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全球化,始于15世纪末航海大发现?20世纪,美国称霸,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全球传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的浪潮,在当今世界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而其他文化生态往往显得孱弱,鲜有还击之力?但是,世界毕竟不能只有一种文化,世界各国电影应当是多元文化的实践者,担负起守护民族文化灵魂的使命?
世界各国采取不同策略振兴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电影?上世纪90年代后,韩国电影异军突起,不仅给亚洲电影注入了强心剂,也令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国际影坛为之侧目?作为一个健康良性的电影产业,韩国电影逐步走向世界,在此基础上产生出的出类拔萃的韩国导演的作品又“走向国际电影节”?面对全球化趋势,韩国电影更加强调本国的电影制作和注重电影作品所体现的独特风格,正是其“身土不二”的民族性?“兼容并蓄”的融合性?健全电影工业机制基础上的商业性,保证了韩国电影的繁荣昌盛,并使之足以称为“亚洲好莱坞”?韩国电影与世界接轨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这样一个全球电影业趋向一体化?处在空前整合期的时候,反观有着良好而悠久传统的中国电影,却没有太大作为?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我们能够有什么新的作为,又如何能够在新的条件下利用电影发展民族文化?经济全球化对民族电影艺术有着巨大冲击力?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电影业面临着与世界先进电影工业对话的挑战与契机?如何与国际接轨?在哪些方面接轨?全球化是否就意味着牺牲民族性?……电影“韩流”的成功成为我们观照自身的一面镜子,那就是在吸收他人所长的同时,如何形成自身的民族化特点?
一方面,它反映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中国电影发展民族电影事业的不足;另一方面,韩国电影在中国的流行也不啻于对我们本土电影生命力的考验?在前者,电影“韩流”以其在东西方文化间的行走自如?在传统与现代间的游刃有余,彰显了韩国电影与世界电影接轨这种努力的成功,同时也反衬出中国电影的步履蹒跚;在后者,电影“韩流”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抢滩阵势,暴露出了我们本土电影文化的缺失?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进退取舍之间,中国电影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出席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的韩国文化观光部副部长裴钟信2005年11月1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韩两国的价值观念非常相近,所谓‘韩流’,实际上是在韩国文化中重新找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化?”
韩国文化官员的这番话,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韩国文化在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后,融入了自身的意蕴,并放射出无限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说,“韩流”之所以在中国受欢迎,在于中韩文化同源?韩国人并不讳言中国古典文学是源,而如今包括影视剧在内的韩国文化,不过是“流”而已?当然,人家这个“流”,因为是标准的“混血儿”,有两国各自的精华文化作“母乳”,所以一经问世,便所向披靡,同
电影“韩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