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多发于羊脑的疾病,其是由多头囊尾蚴寄生,经过食肉动物食道产生多节绦虫,随后进行产卵,经动物粪便在草场上蔓延,对牧草进行污染,而羊草在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牧草之后,绦虫进入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多发于羊脑的疾病,其是由多头囊尾蚴寄生,经过食肉动物食道产生多节绦虫,随后进行产卵,经动物粪便在草场上蔓延,对牧草进行污染,而羊草在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牧草之后,绦虫进入到羊脑中,形成羊脑包虫病。该疾病的出现对羊群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不利于放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保证羊群健康生长。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预防;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058-02
作为羊放牧的重要地区-祁连山草原,每年7~8月间,祁连山之间的盆地中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可以见到这里畜牧业的发达。2016年11月,祁连县被农业部授予为全国有机农业(祁连藏羊、祁连牦牛)示范基地,。祁连地区的放牧场常受到羊脑包虫病的影响。现就对羊脑包虫病进行分析解读,以期对祁连地区的羊脑包虫病防治给出一定借鉴。
1 临床表现
在对羊脑包虫病进行探究和分析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归纳发现,该疾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般羊群患病后,食欲不佳、站立时缺乏稳定性,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等,结合包虫的实际数量以及病羊的死亡特点分析,可以将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同类型。
急性羊脑包虫病,随着病情的严重性,发病次数会不断的增加,其每次发病时间大约在10 min左右,病羊的体重也会因为疾病明显下降,针对急性羊脑包虫病,如果错过治疗时间,病羊发病1个月之后可能会死亡。而且,患病之后病羊的体温也有所上升,部分感染比较严重的病羊可能表现比较兴奋,还有一些情绪则较为低落,病羊不合群现象明显。
患有慢性羊脑包虫病的病羊,发病次数不如急性病羊频繁,其多是每隔1日发作1次,发病初期体重下降并不明显,一般在发病3个月之后会出现死亡的现象,由于虫体处于羊脑的不同位置,其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如当虫体存在于羊脑的半球位置时,病羊可能会向右侧转圈,而当虫体存在于颞叶位置时其会出现失明症状。[1]
2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法主要应用于羊感染羊脑包虫病的初期阶段,在该阶段及时的采取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放牧户的经济损失,发挥治疗效果。其主要治疗药物通常为黄色素注射液,对于刚刚感染羊脑包虫病的羊来说,结合病羊的患病情况将该药物20~30 mL剂量对其进行静脉注射,一般需要连续注射2次,每日注射1次,进而提升治疗效果。[2]此外,还可以使用吡喹酮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该药物时要主要结合病羊的实际体重,科学分配药物剂量,通常每千克药物剂量为50~70 mg,如果使用剂量为50 mg时,需要连续注射5天;剂量为70 mg时,则只需要注射3天即可。
手术治疗
手术也是治疗羊脑包虫病的重要手段,手术治疗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关羽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