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制油:从课题到突破
欣 雯 微藻制油目前在全球更受到了顶级企业的关注,这也表明其绝非“科幻故事”。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透露,近期将完成小试研究,2015年前后实现户外中试装置研发,远期将建设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
藻类制油:从课题到突破
欣 雯 微藻制油目前在全球更受到了顶级企业的关注,这也表明其绝非“科幻故事”。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透露,近期将完成小试研究,2015年前后实现户外中试装置研发,远期将建设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
藻类制油比玉米大豆更有潜力
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紧缺加剧,全世界都在寻找可替代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目前,生物柴油刚经历了一段从“广受追捧”到“广受质疑”的波折――利用玉米、大豆等提炼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虽解决了碳排放问题,却会产生“与粮争地”的后果,“生物柴油加剧粮食危机”的提醒日益引起关注。因此,新的生物柴油来源成为全球的热门课题,国内科技界也在抓紧研发。
一般而言,科学家把玉米制油等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第一代技术,秸秆发电是第二代,而微藻制油就是第三代,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如果在中国广阔的沿海和内地水域大规模种植工程高油藻类,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可以达到数千万吨。这并非遥不可及。在科研人员的积极探索下,国内在海洋微藻制取生物柴油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更宏大的项目正在酝酿之中。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持藻类制油研究的缪晓玲表示,藻类含有大量的生物油脂,部分品种含油达70%,而且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迅速。一年能种三季的玉米非常罕见,但藻类,10天、最多两周就可以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研究表明,每公顷土地上,玉米的年产油量只有120升,大豆稍高,为440升,,是玉米的数百倍。因此,如果能找到最适宜的品种,加上培育得当,藻类将是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
“在显微镜下,海藻就像一个油葫芦,比油菜籽、花生的含油量高7~8倍,比玉米高十几倍。”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李乃胜介绍,海洋微藻制取生物柴油是目前国际新能源领域的新方向。
专家指出,。如果用14%的盐碱地培养微藻,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生产的柴油量就可满足全国50%的用油需求。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潘克厚说,微藻资源丰富,不会因收获而破坏生态系统,可大量培养而不占用耕地。另外,它的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单位面积年产量是粮食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而且微藻脂类含量在20%至70%,是陆地植物远远达不到的,不仅可生产生物柴
油或乙醇,还有望成为生产氢气的新原料。
成套技术项目已经启动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项目启动会。
会上,项目倡议人、两院院士闵恩泽指出,从微藻转化为生物柴油的过程中,微藻是基础,光反应器是转化关键,要自始至终加强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化合作开发微藻生物柴油技术,近期要完成小试研究;2015年前后实现户外中试装置研发;远期将建设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强调,微藻是潜力很大的生物能源,但规模和成本是目前开发微藻的两大瓶颈问题,因此要把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作为一项
藻类制油:从课题到突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