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选择题解题指导
第一讲材料型选择题
该题型是以文字材料、图片、地图、数据图表为载体而设计的选择题。,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题型综述
题型一
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解题技法】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的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高考例析】
(2010年高考广东卷)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例1
【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1873年”和“法国”,当时共和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议会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直至1875年1月,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从题目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答案】 A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无外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与王安石提出的“形者,有生之本”相对立的观点,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形体是“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由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B项“天地为万物之本”即万物之本是天地,C项“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意思是物形于天地之间,D项“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即天地为道,B、C、D三项都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A项“心外无物”体现了唯心论。
【答案】 A
例2
【实战演练】
1.(2010年宁波市高三六校联考)“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①与自然经济这一现象无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一国两制”方针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②错误,故选A。
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做题指导(第1讲材料型选择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