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及防治措施周振昉(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衡水 053000 ) 摘要: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富营养化问题是衡水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衡水湖水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磷等水质参数的影响及循环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水体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衡水湖水体营养状况为富营养,但基本呈逐年减轻的趋势,并提出了富营养化治理措施。关键词: 衡水湖;水体; 富营养化; 趋势分析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的冀州与桃城区之间,原是一片自然缓洪滞沥洼地,是冀州、枣强、南宫、新河、广宗、威县等地沥水的归宿处,面积达几十万亩,因而被称为千顷洼[1]。衡水湖控制流域面积 1654 km 2 ,分布有 5 条汇流河(渠) 道,这些河(渠) 分别是冀吕渠、冀午渠、冀枣渠、冀南渠、西沙河。汛期降雨产生的径流通过几条河(渠)汇流至衡水湖。 2000 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 18787hm 2。 2003 年6月,国务院批准衡水湖晋升为原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衡水湖也是衡水市重要的水源地,其供水安全性与该区生态环境功能建设密切相关。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于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灌排水、降雨径流等的污染,使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从而造成水体从生产力低的贫营养状态逐步向生产力高的富营养状态变化,促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和低级水生植物异常增殖而造成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是衡水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为研究衡水湖水质变化情况,选取衡水湖洼内(闸上)、冀县(闸下) 、小库(闸上)三个水质监测站点 2006 年~ 2010年5 年来的常规监测数据作为评价依据。这3个站点分别位于衡水市彭杜乡大赵村、冀州市冀州镇南关村及冀州市魏屯乡魏屯村。衡水湖洼内(闸上) 采样点 2006 年监测 6次(双月监测),2007 年监测 8次(2~8月双月监测、9~12月每月监测),2008 ~2010 年每年监测 12次(每月监测),冀县(闸下)、小库(闸上)2006 ~2010 年均每年监测 6次(双月监测)。该数据均由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衡水分中心监测,所监测的水质资料能基本反映衡水湖的水质情况。为了凸显年际变化规律,将断面年均值作为分析衡水湖富营养化状况采用的数据。 1 水体中氮、磷等水质指标的影响及循环 水温水的理化性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中溶解性气体如 O 2、CO 2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盐度、 PH值等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水温是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因素之一。水温升高会引起水的多种理化性质的变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水中溶解氧的变化。研究表明,水温与溶解氧的相关系数相当高(有三个水库的数据表明,相关系数高达 ~ )。当水温从 0℃升高到 40℃时,水温与 DO含量呈负相关。水温每升高 6oC ~10oC ,DO值要减少 ~ 。此外,水温升高导致水体密度下降,水色变浊,透明度降低,水质矿物化加强;加快各种化学反应的速度;增加水体氨、氮、氯及重金属的毒副作用;使总磷、总氨含量偏高,加重水体的富营养进程[2]。 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与大气交换或经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后溶解于水体中的分子态氧。洁净的
衡水湖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及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