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游戏来源:
扬州木偶剧团来我园表演,孩子们观看时很是兴奋,他们相互间展开了讨论、交流。有的说自己以前看过木偶表演,更多的孩子发出疑问:“木偶是怎么做的呀,木偶怎么会动啊?” 我发现他们对木偶充满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游戏来源:
扬州木偶剧团来我园表演,孩子们观看时很是兴奋,他们相互间展开了讨论、交流。有的说自己以前看过木偶表演,更多的孩子发出疑问:“木偶是怎么做的呀,木偶怎么会动啊?” 我发现他们对木偶充满了好奇心。《指南》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我们遵循课程游戏化精神,并结合我园开展的十三五课题《幼儿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在班级开展了“传承非遗文化,留驻快乐童心”系列区域游戏活动,让孩子感受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的魅力。
游戏推进一:初次玩木偶
观察:
刚开始投放戏台时,孩子们看到简单的木偶戏台和杖头木偶时,感到非常的好奇。幼儿一边观看一边激动地说:“哇!我们也能表演木偶呢,木偶怎么会动呢,是它们的手和脚都有线吗?”孩子们还纷纷好奇地跑到戏台后面观看演员的操作,争抢着操纵木偶,这里俨然成了我们班的热门活动区,有的幼儿还说:“老师,木偶戏台只有一个孙悟空吗?怎么老是轮不到我表演,我也想表演呢!我还想表演其他的故事。”
分析:
木偶特有的操控及娱乐元素,吸引了很多幼儿参与的兴趣。人数的增多导致了角色争抢现象。《指南》中提到:大班孩子能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因此,引导幼儿如何解决角色争抢的问题至关重要,怎样才既能帮助幼儿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同时能为幼儿创设学会等待和轮流的契机,于是游戏二我们自然产生了。
游戏推进二:我们做个大戏台
材料调整:
,做个大戏台
。
玩法调整:
。
。
观察:
孩子们很喜欢在戏台表演故事,观众在小椅子上观看演员的表演也非常专注认真。但新的矛盾来了,在表演故事《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的时候,多个演员在戏台后面同时表演时有点拥挤,不时会有演员争吵的声音。优优推着涵涵说:“过去一点,我都不能表演啦!”“干嘛啦,你的木偶碰到我的木偶啦!”涵涵生气地说。
分析:
随着故事里角色的增加,孩子们的表演由小组表演变成了大组表演。由于戏台太小,只能容纳两个人,多个幼儿同时表演时便会显得拥挤。新的问题出现了。此时急需一个大幕布做出的大戏台。《指南》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于是根据孩子的游戏需要,我们及时地调整材料,让孩子参与到戏台的调整和设计中,充分发挥孩子动手能力及创造性。
目标调整:
,提高戏台布局的能力,有舞台的美感。
,学会合作。
材料调整:
,师幼共同设计一个更大的戏台。
玩法调整:
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