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doc1 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学校将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根据文明交际礼的行为领域、传统文化以及表现要素, 融入其他学科知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课题组提出了“学校礼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礼规行, 以礼养德, 以礼育人。我们校园礼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博爱、自主,拥有彬彬有礼的好孩童。一、以礼规行“以礼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 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讲礼仪知识、了解礼仪知识的教育, 而更是一种讲究实效的“约束规范品行”教育, 是一种融入学生日常行为的礼仪教育。经过调研,近些年来,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没坐相、没站相; 对人缺少礼貌, 不讲个人卫生, 不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 类似随地吐痰, 乱扔垃圾, 张口骂人, 出手打人, 无视交通规则等现象比比皆是。对此现状, 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十分重视, 重新公布和修订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而各级各类学校也认真贯彻,照此行事。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缺少正确的行动纲领, 不少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要么搞成走过场的形式教育,要么搞成强制性的服从教育,一些“行为规范”活动通常是招之即来, 来之即做, 做之即散, 对学生的心灵并没有多大的触动,造成了实效性低下的不良后果,这是因为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2 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其实, 一个好的行为并不是学生知道了或能背出来了他就会去做。行为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在某一个具体情境中,个人选择某种行为, 总是和他对这一情境的了解和评估有关, 包括对这一情境中的人际状况和自我位置的看法等,从而做出自己要做的行为。二、以礼养德“以礼养德”将礼仪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礼是德的体现,德是礼的灵魂,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礼仪教育不是一种细枝末节的或表面形式的礼仪培训, 而是一种以礼仪为抓手的思想品德教育。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思想品德更是人际关系中合于情、理、法三者的行为准则。所以, 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课题组提出“以礼养德”基本理念, 融合了传统礼仪道德和现代人文理念,将《弟子规》中礼仪内容与现代基本礼仪结合, 归纳出以下基本内容: 诚信、尊重、理解和秩序, 认为这些内容不仅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也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1) 诚信即学校的礼仪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讲诚信。《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校礼仪教育学生自己先做一个诚实可信、言行一致的人, 在交往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和信用, 使别人愿意信任你、信赖你。(2) 尊重, 有礼貌地对待人。“尊重人”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理念。诸如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都是从“尊重人”这里构筑起来的。礼仪就是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你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 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尊重人还隐含着对人性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人或许有错误或缺点, 但他们仍具有人的价值, 仍然值得尊重。因此“尊重”完全可以作为“礼仪教育”的基础。(3)理 3 解并不等于“认同”。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想象自己处于对方的境况, 并理解对方的处境。这种善于感受到别人的情境, 在西方被认为是道德上的黄金律。礼仪教育教会学生能够学会理解他人, 关心他人也是基本
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