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董事会试点十年考.doc1 央企董事会试点十年考深陷腐败窝案的中石油向完善公司治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6月 23日, 中石油宣布集团公司董事会正式成立。据了解, 公司董事会由八位董事组成,两位内部董事分别为董事长周吉平和总经理廖永远; 外部董事包括路耀华、李庆言、李毓华、金克宁、黄龙, 以及职工董事汪世宏。如果把国企改革这根“硬骨头”分拆, 完善公司治理无疑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早在 1993 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央就已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 但推进艰难, 李荣融执掌国务院国资委期间, 大力推进央企的规范化公司治理,迄今为止也只有 50 余家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建立了董事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可以看出最高层希冀在此轮执政周期,以公司治理为抓手,进一步探路国企改革深水区。 2004 年6月, 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 启动了董事会试点工作。值此十周年之际,《财经》记者遍访推行央企董事会制度的中央决策部门和众多试点央企, 既发现了该制度对央企的积极意义, 也发现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隐疾和不良趋势。董事会溯源 2 十年前, 中国的国有企业连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都未形成, 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资委怎么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对当时超过7 万亿元资产的 196 家中央企业的监管?这是摆在首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面前最头疼的事。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国企普遍存在政企合一、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现象,政府没有把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和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责分开。一言括之, 政府之于国企是“婆婆加老板”的定位, 这使得国企无法像真正的经济组织那样遵循市场规律运作。而李荣融在其国资委主任任上,竭尽全力切割央企的政治组织属性,试图让央企回归经济组织属性。这种切割在技术层面上需要更完善的委托代理关系做支撑。基于此, 国资委以新加坡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淡马锡为模板, 将董事会制度建设作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央企层面试点普及。淡马锡旗下的国企运营良好, 第一是因为政企分开, 企业均按照经济组织的市场规律运行,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得服从董事会, 其意愿需通过派驻的董事来表达, 董事会投票否决政府的意愿并不鲜见。第二是因为落实责任, 董事承担决策责任, 经理层承担执行责任。在李荣融看来, 规范的董事会就是制度建设上的试金石, 通过个体董事的权责明确实现最大程度地遵循市场规律运营国企。李荣融出任国资委主任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就是新加坡, 这次目的明确,学习淡马锡如何建立国有全资公司董事会的经验。结束考察后不久, 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董事会试点工作,宝钢、神华、中 3 国诚通、国旅、国药、铁通这六家央企进入首批试点, 但当时外部董事尚未就位。国资委还要求中央企业在 201 0 年之前全部建立起规范的董事会制度, 希冀将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开,提高决策效率,杜绝内部人控制。规范之说,恰有所指。上世纪 90 年代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也要求国有企业成立董事会, 但并没有触及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党委会、董事会、经理班子或高度重合或董事会无职无权。李荣融直言:“党的十六大之前没有实质意义的董事会,是搞‘不懂
央企董事会试点十年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