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理论部分)
2
物理演示实验绪论
一、关于物理学
物理学是人类在探索大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过程中形成、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物理学研究宇宙间一切物质的基本形式、性质和运动规律,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验目的:演示在合外力矩为零的条件下,物体的角动量守恒。
实验仪器:茹可夫斯基凳;直升飞机模型;车轮转台;离心节速器式演示仪;离合器式演示仪;电动式演示仪等等。
设计思想:用组合式实验来验证角动量守恒定律。
避免重复,由简到繁,渐进组合。选其三项:
离心器式----定性说明在合外力矩为零的条件下角动量保持不变。
离合器式---定量演示在合外力矩为零的条件下角动量的代数和守恒。
电动式---定量说明在合外力矩为零的条件下角动量的矢量和守恒。
在组合式实验中,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逐步深化,达到了实验目的。
1-3 物理演示实验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原理正确,主题突出,因果明确。
简便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携带方便。
直观性原则:现象直观,效果明显、重复性好。
可见性原则:结构可见,观察范围大。
趣味性原则: 贴近生活,生动有趣。
8
6. 规范性原则:操作规范,成功率高。
1-4 物理演示实验的发展
新内容、新技术、新仪器、新材料、先进手段:
力学:气垫技术--气垫导轨、气垫平台、气垫转盘、滑轮
光学:He-Ne激光--全息照相、激光通讯、衍射、光杠杆
电学:高温超导、半导体集成电路、多功能示波器、光电器件
多媒体:扩大观察范围、仿真(虚拟)实验
1-5 课堂演示实验的做法
1、充分准备 预做实验,检查仪器。仪器摆放,位置站立。步骤层次,讲做配合。预料故障,万无一失。
2、周密演示 点明题目和目的,介绍仪器和装置,强调条件和方法,分析总结出结论。
例1
题目:自感现象
目的:演示自感现象,观察当线圈自身电流变化时要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要阻碍原来电流的变化。
10
装置 如右图所示
通电自感:
条件:
方法: 接通k,看 与是否同时亮?哪个先亮?
现象: k接通瞬间,迟亮。稳定后,与同样亮。
分析: k通,L中从零增大,产生阻碍增大,故迟亮。
断电自感:
条件:
方法:断K, 观察的亮度变化
现象:在熄灭之前,发出短暂强光
分析: K断,突然减小,产生较大的,以暂时维持中的电流,由于,当流过支路时,发出短暂强光。
分析结论 :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要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是阻碍(或反抗)原来电流的变化。
3、规范操作 (天平、砝码,气垫导轨、温度计、光学元件表面、电表读数、量程选择太小,电源开关直接拔下插头)
10
第二章 物理演示实验的方法
2—1一般方法
直接了当地演示某一物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电荷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扬氏双缝干涉等。
利用对比的方法演示某一物理现象或规律。
有的实验内容,无法直接观察,必须做对比显示,才能观察到这种现象。
有的物理现象,本来可以直接演示,但为了改善演示效果或丰富实验内容,而采用对比演示法。
对比形式:
同时对比:例如通电自感中,与同时对比,通过看谁先亮谁后亮判断通电自感存在。
先后对比:例如断电自感中,先后对比,通过暗-亮-灭的现象判断断电自感存在。
复合对比:---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在交流电路里,随着频率的增加,在均匀导体横截面上,电流分布越来越向导体表面集中
12
,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线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从而使它的等效电阻增加。
困难:第一,必须使导线电阻随频率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大;
第二,必须能证明电阻的增大是由于电流的趋肤而不是趋心。
装置:
直流和交流两种电源;
电源 频率计
R1
R2
两个规格完全相同的
小灯泡并联在电源上;
用纯铜导线连接;
用同样粗细的镀铁
铜导线连接;
现象
接通直流电源,、一样亮,
直流电阻一样大。
接通交流电源,升高频率,亮度变暗;完全熄灭。
复合对比的方法:的先后对比说明高频下导体有效电阻增大,有效截面积减小;与的同时对比,电流是趋肤而非趋心。
利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通过模型实验揭示原型的运动规律的方法)。
原型是指现实世界中某一待研究的对象,、更集中的特点。
物理演示实验(理论部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