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如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85-01
歌剧戏剧论由来已久:如果说卡梅拉塔社团、格鲁克是这一理论的先驱,那么瓦格纳则是歌剧戏剧论的登峰人声如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85-01
歌剧戏剧论由来已久:如果说卡梅拉塔社团、格鲁克是这一理论的先驱,那么瓦格纳则是歌剧戏剧论的登峰造极者,他那著名的宣言“歌剧中的音乐是表现的手段,戏剧才是目的”,使歌剧戏剧论深入人心,其影响贯穿整个20世纪,甚至在今天的歌剧理论界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当代歌剧戏剧论的领军人物约瑟夫·科尔曼①声称自己既不想坚持瓦格纳的论断,也无意建立新的歌剧理论体系,但其论著《作为戏剧的歌剧》中阐述的歌剧戏剧论观念及其在论证过程中呈现出的完整、严密的思维逻辑,成为20世纪中期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歌剧研究理论,其歌剧分析的视角和方法影响更为广泛。
歌剧戏剧论,主要以戏剧理论为依据研究歌剧,其核心观点是“音乐承载戏剧”。即,戏剧是歌剧的目的,音乐是达到戏剧目的的手段。科尔曼的主要论点是,歌剧作为戏剧的一个分支,就应具有戏剧的功能和性质。也就是要和戏剧一样“揭示人对动作和事件做出反应的特定性质”,并在“进一步强化这种揭示时才成为戏剧”。因此他认为,歌剧最重要的特质是完成戏剧功能:首先,歌剧音乐最突出的戏剧功能是人物刻画;其次,歌剧音乐应当很好地引发动作,对戏剧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作出反应;第三,音乐要为歌剧提供连绵不断的情调气氛。在此观念下,歌剧戏剧论是以戏剧分析的方法研究歌剧。
在歌剧戏剧论的代表论著《作为戏剧的歌剧》中,科尔曼用了九个章节,按照历史线索选择并详细分析了歌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虽然作者写作各章的主要目的是作品批评,但当把这些章节作为一个整体,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尔曼实际上是挑选了几个重要的歌剧体裁作为标本,通过剖析这些各具特点的剧作,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歌剧。
一、戏剧结构分析
《作为戏剧的歌剧》抽象出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样式进行研究。
首先是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的形式结构——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先描述这一时期歌剧的基本模式:宣叙调-咏叹调交替、咏叹调的结构、场次布局和戏剧进程。再分析这种结构对戏剧动作的作用:宣叙调叙事咏叹调抒情,抒情开始之时便是戏剧动作停止之处,反之亦然。
最后得出结论:歌剧的这种形式结构打断了戏剧动作的进展,使得观众的注意力不断从剧情中游离出来,转向情感类型化的咏叹调,进而转向歌手炫技。
第二种样式是以典型的奏鸣曲式思维组织音乐戏剧——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科尔曼从人物性格角度解释调性关系:不同同个的人物分别由主调和属调呈示,调性的对立体现了人物关系的对立,主题性格的不同指示了人物性格的差异;戏剧冲突集中在展开部展现,依然是通过主题、调性的变化描述人物之间的关系;最后,经过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各个主题回到主调,矛盾得到解决。由此得出结论:在奏鸣曲式思维形式结构中,与戏剧动作吻合,不仅“动作在赋予想象的音乐层面上予以呈现”,而且奏鸣曲式的凝聚力使得“动作被包含、被统一在音乐连续体中”。
人声如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